王胜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与老师都有着更重的负担,而数学在高中又是一项综合程度较高,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课程。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意识。但在现阶段看来,学生上课时普遍没有主动参与意识,更多的是跟着老师的讲解被动参与学习。这一点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在高中,教学的主体并非是老师而是学生,高中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又比较难以学习,对于高中数学,良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培养出这种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单纯的对课程进行讲解,并没有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数学的接受程度不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的主体渐渐放在了学生身上,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人才并非是让学生单纯学会教师所讲解的知识那么简单,如果学生只会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讲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和提升。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投身到学习当中,懂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能在高中时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学生未来走出校园后的发展[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难度大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很大,这种较大的难度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着将强的兴趣,但因为自身基础不牢靠、数学理论知识稀缺再加之数学较大的难度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即使想学习数学,但还是学不会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还是保持了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只是单纯的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不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同学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打开自己的思路,对数学这门课程只学到了一星半点,并且越学越糊涂,越学数学成绩越差。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看重学生数学基础的课程,但学生的基础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坚实,学习数学比较简单,也有一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薄弱。但现在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太过在意学生之间的这种学习能力的不同,在课堂上采用的还是统一教学、统一传授的方式,跟所有的学生讲同一个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部分同学能听懂并掌握,另一部分同学却不能理解,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两种学生的能力水平越拉越大,并且会使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数学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提高考试成绩。在高中数学阶段,教師往往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大量的试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疲惫感,过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出现直接抄作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当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出发,从这些事情中结合出数学概念,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数学的概念,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育当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整节课都在解说,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很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多,难度又比较大,高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到这些知识,只能在课堂上不停地进行解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多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上的应用进行拓展,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和做题的时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是一门看重基础的学科,每一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多讲解基础题型,并且在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后多多进行鼓励,提高这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就可以多讲解难度较高的拓展题。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2]。
(四)对不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待
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要关注课堂当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高中,不可能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很高,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那些数学成绩较差,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教师要做的不是视而不见,而是根据他们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放缓教学节奏,做到让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多激励,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平等的对待。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育只靠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教育主题,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形成浓厚兴趣,培育学生的自主参加能力和意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每个学生培育成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宗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新课程,2021(23):37.
[2]石辉玲.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基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J].内蒙古教育,2019(3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