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冯淑娟(北京市特级教师)
2021 年高考作文在材料设置和立意上注重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引导。试题的设置和试题形式提醒教师在考前一定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结合审题方法的指导和写作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使用写作素材的能力。
2021 年高考作文命题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试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极富时代感的作文材料。如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作文题的文字材料涉及党的历史、四个重要节日、两首红歌、四篇经典作品、四位革命烈士和榜样人物。这些信息完全来自课外,因此教师应该将素材积累的范围拓展到课外。
新高考试题“可为与有为”是让考生以传承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和思考未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对此,指导学生采用“古今结合”的方式积累写作素材。我们选择了《论语》这本书让学生进行阅读,围绕“仁义礼智信”几个核心词设计阅读任务,学生根据核心词收集并概括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写一段“言之有物”的议论片段。例如,学生选择“仁”这个核心词,然后围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进行发散,收集了周恩来、李大钊、岳飞、钟南山、袁隆平等人物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完成议论片段写作。
语文教材上的古诗名句,也可以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驱动力。例如,《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名句,包含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态度。学生采用如下思路积累写作素材:从“丹心”这个词语出发,他们联想到“爱国之心和忠心”,围绕这个核心词阅读和收集课外材料,然后收集到了“岳飞精忠报国”“女排姑娘报国”等,以此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做好写作之前的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收经典作品的精神营养,设计有效的写作任务,形成读写联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设置读写任务,是落实写作积累“言之有物”的最好路径。
2021 年北京卷作文试题之一是“论生逢其时”:“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这道试题突出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命题理念,并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语是“时代”。在“特定时代”的背景下,促使学生思考自己的角色,思考自己的担当和责任。试题材料中“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这个信息的提示,即提示学生要从反面角度进行思考,与试题的题目“论生逢其时”有对立的成分。对此,写这篇议论文确定中心论点之后,有必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或对“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的现象进行驳斥。
作文教学中选择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设计任务情境,让学生针对热点事件,从正面和反面角度进行思考,是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的常见方式。教学中我们针对当下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让学生针对新闻中人物表现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议论片段。例如:“在全民参与防疫的关键时期,有人主动配合管理人员的要求,积极参与疫情的防控,有的人违反相关规定,破坏防疫制度。在他们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做法里,请你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确立一个核心立意,完成200 字的议论片段写作。”
我们还选择丁真和李子柒这两个热点人物,配上图片和文字,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引导学生完成写作片段。
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对劳动人物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就能挖掘出深刻的立意。例如,学生阅读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和材料之后,围绕他的事迹进行横向延伸,挖掘出“家国责任的内容,围绕他的精神横向延伸,学生思考自己的个人成长”,挖掘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发扬和传承先生的精神。学生运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劳动精神”进行论证,不仅彰显了学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实现了写作素材的深广并存。
2021 年北京卷微写作有这样一道试题: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 字。”阅读这道微写作试题,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阅读积累和阅读认识的考查。试题要求学生谈谈作品中令自己感到遗憾的人物,这个写作任务虽然没有明显提到“成长”这个词语,试题考查方向却暗含了考查作品人物对学生的启发,而启发本身就是学生思想上的成长,
据此,我们发现2021 年新高考微写作试题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认识和个性化阅读思考。将来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围绕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开展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探究创新和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推荐了不少名著作品,针对这些名著作品,围绕语用能力的提升,应该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辨性的写作任务,以此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我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能够在比较中让学生形成对人物、时代和事件的深刻认识。设计对比阅读任务,可以同一部作品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也可以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例如,阅读《红楼梦》 这部名著,让学生围绕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情节,细读描写两个人的内容,对比二人在性格上的异同,围绕性格形成的原因写出自己的发现。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围绕不同作品,让两部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比。例如:《老人与海》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给人以“硬汉”形象,让学生阅读并梳理书中主人公遇到的困难,概括二人在解决困难时表现出的性格,然后写出一段议论性文字,200 字以上。
对比阅读是名著阅读的一种有效路径,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梳理阅读内容,写出阅读发现,在阅读和写作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素材采用转换和迁移的方式,用在大作文写作中,有效解决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2021 年新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多元和开放相结合的特点,针对试题的变化,作文教学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在阅读名著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针对阅读收获写出评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的眼光,还可以用议论片段写作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之后,提供给学生几个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综合自己的阅读发现写出片段。
角度 初读后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再读后的评价选择一个角度写评论(字数200)《骆驼祥子》这个书名曹先生祥子老舍的语言
此外,2021 年新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以文字形式出现,还出现了漫画的形式。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此类试题考查学生认识与评价、鉴别与思考能力。漫画试题不仅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认知空间和思维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学生还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挖掘出作文具有思辨性、形象性的主题。通过深入思考漫画内涵的方式,合理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之,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应考中借助迁移、转化的方式进行写作输出,这符合古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写作理念。今后,在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我们会为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传承爱国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时代需要出发改革写作教学,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