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2-28 22:08张海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5期
关键词:知识点信息技术课程

张海军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育当中,信息技术课程全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培养和教育目标,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我国基础教育学科中较新的课程,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对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任务驱动全方位互动

目前,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都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有一定的驾驭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心得体会:

一、 使学生们乐于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应“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即:学生应该“使用”和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使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1) 教学内容的制定应与学生的“使用”相结合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多种多样,各县市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该有选择权。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制定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学习“画笔”时,学生可以用它来设计电子贺卡并送给他人;“wps文字处理”方面,学生可以用它写作文、写日记、写通知、制作课程和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用它制作电子贺卡,制作各种电子小报;“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用它来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学生必将感兴趣并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新的知识。

(2) 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和技能就是“使用”。在“使用”的可能性和需求下,学生将找到加强和巩固知识的方法。这说明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注重实用性。

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课程后,我告诉学生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并要求他们课后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们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包括漂亮的图片、精美的贺卡等等。一些学生也从内心告诉了我一些事情。收到后,我一一回信,所有的信都是表扬和鼓励的话,这不仅给了他们信心和鼓励,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更高,参加操作和互动的能力增强了。

二、 “任务驱动”,积极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互动的氛围中,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通过探索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方面:

(1)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教学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旨在为教科书中的每个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然后将大任务分为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每节课完成一个或多个小任务。

在第一次模拟考试“Word”和“使用此模块”中,我为每个学生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制作一份漂亮的电子报纸。本章有以下五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和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和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和文件打印;4.单词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五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包含一个知识点,每个类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一个班级的小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例如,第一课的任务是根据需要修改现有文档。修改要求包含三个知识点,即:1 word的基本概念;2.文件的创建、打开和关闭;3.编辑文档。这三个知识点分别包含在三个小任务中。

此外,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尚事物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例如,在教授“可选图形”时,我的设计任务是使用可选图形设计机器人。因为学生们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完成这项任务时,他们迅速掌握各种可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任务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并注意渗透方法

任务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例如,在“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课程中,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将声音插入文件并添加声音;升级卡: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收集各种声音材料,然后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们创作了许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一个学生的作品《古诗词鉴赏》不仅伴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阅读记录。这工作很有创造性。

三、 激发想象力,激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只要敢于参与课堂,就是能获得成功的。

例如,当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开始。制作的演示文稿模仿更多,创新更少。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几乎没有讨论和辩论。我仔细观察了学生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向大家展示了有亮点的作品,请作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请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一起尝试。

几次之后,学生们的思想开阔了,他们愿意尝试。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动手操作和手脑结合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参与意识,认识到大胆尝试会成功的真理。

四、 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教室的主人。教师应以启发取代灌输,以指导取代控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考始于怀疑和惊奇。学生好奇心强,坚持性差。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说得太多,学生们就会感到厌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多说话,多练习,实现全方位的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学生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并寻求他人的帮助。

五、 及时评估,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的点评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应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作品时,即使作品不令人满意,教师也应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评论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创造性的作品,起到示范作用,使所有学生在评价中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猜你喜欢
知识点信息技术课程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