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2-28 21:57:29李传崔敏唐艳凌张淑霞杜峰罗辉邓文安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5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化学工程课程教学

李传 崔敏 唐艳凌 张淑霞 杜峰 罗辉 邓文安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SJ-20200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033004)

【摘要】化学工程本身具有双面性,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威胁。因而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为了减小这种威胁带来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缺乏、课程理论晦涩以及师资水平等都是化工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实践的重大挑战。本文将从深化案例教学和加大工程伦理课程的监督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实现工程伦理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工程伦理;化学工程;课程教学

引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工程伦理教学课程。在不缺乏化学工程技术的今天,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事故却频频发生,究其根本还是施工企业忽视了社会公众健康这一重大问题。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将会使这一情况发生极大的改善,但大学教育中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白。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建立和完善工程伦理意,促进课程实践的创新。

一、工程伦理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1.工程伦理课程缺乏相关案例分析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工程伦理课程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面对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分析,学生也很少深入思考,再加上教材多选用国外案例,社会经济政治都大有不同,案例参考的价值被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教学效果也就自然降低了。

2.基础课程理论晦涩难懂

化学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和实验,如果只依托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些数据的演变。基础理论课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元素,公式换算,以及专业的化学工程行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是枯燥而晦涩的,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没有兴趣去深入探究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要意义。

3.高校师资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工程伦理课程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将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与工程活动相结合,因此课程教师不仅要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还要能够适时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方面的引导。但高校的现状却存在严重的两级分化,一边是由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老师教授,容易出现过分关注社会道德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工程伦理学科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冲突;另一边是由工程学教师讲授,容易出现教学重心向工程实践与实现利益最大化偏移,从而忽略了行业生态和人文影响。

二.促进化学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深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它往往关联了实际发生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于伦理的敏感性。案例分析的缺乏是推动工程伦理课程创新的挑战之一,因此深化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加强学生们对于工程伦理课程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以宜宾化工厂爆炸事故为例,开展题为“宜宾爆炸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课堂工程伦理案例。首先分析此次爆炸事故发生的起因,可以判定为一场生产安全事故,企业老板为了利益而罔顾员工生命,违反了基本的法律法规。同时这个案例还涉及到了责任伦理问题。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掘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道德认同。一方面让学生从爆炸原因进行分析,为什么会爆炸,从而让其了解化学工程具有的巨大风险,更加深刻的理解书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从爆炸的事后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如何尽量避免類似事故的发生,提出建设性的防范措施;最后从道德层面进行分析,加大公众监督的力度,对所有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出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停工处理,把生命安全放置在第一位。因此,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之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伦理的敏感性,也可以提高课堂参与感,实现师生积极的互动,提高对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兴趣。

2. 加强工程伦理课程的监督力度

化学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工程伦理课程的监督力度,一方面是为了公众健康负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隐患。同时 ,加强工程伦理课程的监督力度,还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内检,实现自身监督与公众监督的双重监督作用。

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可以开展一次题为“多名幼儿因食用三鹿奶粉患病”的工程伦理课堂教学案例。该次事件发生在2008年,当时多家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刚开始三鹿集团还拒不承认,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这家企业,它才不得不出面道歉。这次案例在充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学生可以据此进行更多的讨论和分析。从三鹿的处理态度来看,企业没有严格按照食品规范来进行采购和生产,导致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其生产链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监管力度的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企业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工程伦理案例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深刻意识到监督对于企业的强大约束作用。加强工程伦理的监督力度,不仅要从企业自身出发,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监管,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还要从政府出发,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旦企业出现违法行为就应该严厉惩处;最后,社会公众也是实施工程伦理监督的一员,充分发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一切的违法行为说不。

结语

总之,化学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远远不止课堂教学这一个简单的环节,它涉及到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方面,虽然涌现出了互动式的案例分析教学和沉浸式的企业实践等创新教学模式,但不得不说,目前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社会实践的对接、职业化的工程管理对接等。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伦理课堂教学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化学工程领域本科生工程伦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王丹,任树行,邱介山.化工高等教育.2021(05).

[2]石油类高校“工程伦理”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徐泉,李叶青,张瑛媛.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6).

[3]关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几个问题[J].肖平,刘丽娜.阴山学刊.2018(06).

[4]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万翔,黄思琦,潘建红.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化学工程课程教学
浅谈对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思考
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
魅力中国(2016年39期)2017-02-09 19:50:34
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7:44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4:40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9:36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5:30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