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朝红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幼儿园,福建 同安 3611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1]充分发挥园内现有的户外环境和体育器械的功能,借助家长资源,给体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环境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场所,为让体育活动不单一,游戏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核心经验,充分利用好幼儿园现有户外活动资源,创设幼儿愿意与之亲近的体育运动区域,如健身区、挑战区等,使每一次户外体能活动和体育活动都变的丰富多姿、生动有趣。教师应合理利用好幼儿园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带领孩子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运动技能。
如幼儿园南面操场是高空综合体能区,主要针对中大班幼儿的“三维体能”——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在这里,孩子们攀爬大木桶、过独木荡桥、挑战高难度攀绳、过索道、穿越摇晃木桩等,充满挑战的高空闯关激励孩子去挑战、尝试;中庭的攀爬墙也是孩子的最爱,小班孩子可以挑选简单固定的攀爬区域,中班的幼儿可以挑战难度大点、摇晃的区域去攀爬,能力更强的孩子不再局限上下攀爬了,开始挑战横向攀爬或者横向曲线攀爬。富有挑战性、充满野趣、童趣、高品质的户外运动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在设计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将周围的环境、材料、场地资源等充分利用起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2]同时,教师应在活动过程用心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哪些运动场地备受孩子们喜欢,哪些场地则受到“冷遇”,并能吸取幼儿提出的建议,结合幼儿特点及时调整、改进,使孩子们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开展体育运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将多种单一的运动器械有序、重新整合,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形成多功能的循环游戏区域。[2]也可以根据幼儿与园内的实际情况,开发已有器材的其他玩法,亦可将多种器材进行组合,为幼儿提供全新的运动体验,不断催生出新玩法、新创意,发展幼儿的各项运动能力。
以常见的平衡木为例,教师可利用现有场地开展组合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各种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的平衡木、轮胎、凳子、扁担、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梅花桩、帽子等辅助材料,幼儿自主搭建小桥,小桥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形状各异。利用梅花桩、轮胎等各种辅助材料在小桥上设置障碍物,增加挑战性。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独木桥、有的甚至还挑着水去过独木桥,器械的再组合,增加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
在户外运动场地配备不足时,为了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教师可根据场地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并把它们开发成幼儿喜爱的户外运动场地,将走跑区、平衡区、采摘区、跳跃区等相互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掘、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各区域之间的组合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运动内容的需要、运动兴趣及活动量进行有目的的组合。[3]如幼儿头顶圆盘走过平衡区的竹梯,随后单脚跳过不同高度的竹竿,最后再钻爬过竹圈拱门把圆盘送至终点。在这一体育活动过程中,每个运动区域并非独立设置,不同的运动区域根据既定的运动目标和内容有着不同的组合,孩子们对运动环境充满了新鲜感,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再多的体育器械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够的,再好玩的玩具也会有玩腻的时候。所以,如何更好地自制体育器械,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让幼儿的户外运动更为精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自制体育器材,可以充实孩子们的玩具库,让孩子们对每一次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充满新奇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材的制作过程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体验自己动脑、与家长共同制作体育器械带来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得物尽其用。
以玩具“竹独轮小推车”为例,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过程如下:
材料与尺寸:竹竿100 厘米,2 根;10 厘米,1 根;15 厘米,1 根;20 厘米,2 根;25 厘米,1 根;30 厘米,1根;轮子1 个,麻绳。
适合年龄段:中、大班段。
目标:1.锻炼幼儿手部力量、平衡能力。
2.锻炼幼儿合作意识。
玩法一:幼儿推、拉独轮车走或跑(可进行分组接力比赛)。
玩法二:幼儿在独轮车上装上沙袋、积木等作为货物,赋予游戏情景性。
玩法三:幼儿推着独轮车载人,增加同伴间的互动。
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有特长,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不断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拓展形式,以点带面,这样的体育活动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同时,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们有了新的教育观,更体验到了责任感;而对孩子而言,学习过程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在共同合作中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比如开展足球文化节,按照幼儿年龄分组,分别为: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在小班组开展“亲子运球乐”“足球涂鸦乐”等亲子足球运动;中班组开展“球儿跟我走”“亲子足球操”“亲子DIY 足球造型汇展”等亲子足球运动;大班组则开展“亲子足球绘画”“亲子足球对抗赛”以及特色节目表演等亲子足球运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亲子足球运动,大手牵小手,全员参与其乐融融,让师幼、亲子、家园间的关系更紧贴、更和谐。
家长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是孩子重要的“第一任老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园共育、共促幼儿成长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户外活动对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引领者、陪伴者,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积极开发身边一切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顺应孩子的天性,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