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追求。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主题主线,深入挖掘各种素材,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切实践行好立德树人的要求。
人文学科及艺术学科在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上,肩负重要使命。其中,历史学科因教材本身具有丰富、详实的史料而尤具优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教育财富[2]。从春秋战国群雄并起,到大秦帝国一统天下;从近代百年民族国家屈辱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多年现代史,每一个时期都有许多爱国历史故事,每一段史料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身生存、发展过程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依托这些史实史料,深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特质,容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接受教育、激发情感,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契合点。
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基因并传递给学生,才能有效升华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以抗日战争史为例,讲到抗日战争的时间起点从“七七事变”修改成“九一八事变”时,就可以从两个维度来阐释:从时间维度看,“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前沿,也由此激发了国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精神维度看,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爱国主义,正面战场的抗战也是爱国主义,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才能更加全面理解当时国共双方的抗战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
通过不同叙事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比如,围绕南宋历史的教学,一方面,可引入诗词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看到乱世之中的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可将历史教材的宏大叙事与特定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把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展示出来,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操,从而也更深刻地领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休戚相关。
影视等视听娱乐对中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势利导、有所选择地将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融入历史教学,不论是形式上、内容上还是逻辑上都更受学生欢迎。讲“南京大屠杀”时,很多学生对日本不承认这一事件表示愤怒,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否认?为加深学生理解,可以播放以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为蓝本的纪录片《南京》,通过观看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历史,不仅能帮助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确认,还能让他们对日本社会所持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深层的爱国主义情感。
乡土史看得见、摸得着,是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3]。笔者工作所在地宁德是革命老区,红色故事数不胜数,这些故事就是绝佳的爱国主义素材,有些还被拍摄成了《红色闽东行》等影视剧。这些本土的、身边的故事,与学生们存在天然的情感纽带,更能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笔者很注重结合当地红色故事讲授相关历史课程。比如,讲红军长征时融入蔡威吞食密码本故事,讲抗日战争时融入“老六团”北上抗日故事,讲解放战争时融入“长江支队”故事,将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和爱国主义以最贴切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不仅能从理性层面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更能从感性层面体会爱国主义。
当前,一些影视作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幌子,比如一些抗日神剧大肆虚构,不顾历史真实性,很容易对中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正确看待这些影视剧,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方面历史教学具有很大作为空间。一方面,通过对影视剧历史背景的解释说明,让学生从影视剧背后感受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解读,引导学生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设身处地地看待历史问题[4],修正从影视剧表象中看到的狭隘或极端的爱国主义表达。
近几年,红色研学活动越来越多,其实质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也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渗透其中。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悬殊时,学生势必对共产党如何在明显弱势的情况下夺得政权产生浓厚兴趣,教学中可顺势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史料、走访当地经历者、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成功密码”,进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共产党取得政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内心深处对爱党爱国有更真切的情感体会。
历史是过去的痕迹,完全就史实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一些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还要适时结合一些时事热点,让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时势紧密结合,使其具备鲜活的时代特征。比如,嵌入讲述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热点问题时,可列举正反两个例子:由于美国供应商对中兴公司断供芯片,使得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亿元的跨国企业一度受挫,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与之相反,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掌握无人机领域的核心技术,且占据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被美国加收关税的情况下也没有影响销量,让美国的制裁铩羽而归。通过鲜明对比,学生既可充分认识核心技术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又能深刻体会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背后的用意。
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历史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4],用真理力量感召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如,2020 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激起学生对于中西方治理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优劣的热烈讨论,笔者通过课件制作、视频采集、资料整理,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举措与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中西的强烈反差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进一步把爱国主义具化为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族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最终达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爱国主义的培育具有多个渠道和多种方式,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多维方向感知爱国主义、认识爱国主义、学习爱国主义,从而自发弘扬爱国主义、涵养家园情怀,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达成将学生与国家、民族、人民真正融为一体的深层次教学目标,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和视角中完善学生人格,这也是新时代历史教育的使命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