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引方向 课后习题探教法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六册《守株待兔》教学为例

2021-02-27 10:04陈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夫寓言寓意

陈福

(福清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300)

统编教材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单元导读中出现“双线”组合,既有人文主题,又有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对本单元教学起着统领、导向、定位的作用。每课的课后思考题则是对其的具体分解落实,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本文以《守株待兔》一课教学为例,试析如何借助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学习。

一、依据单元导读,确定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课后三个习题更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笔者紧扣这二者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宋、耕”等4 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 个字。

2.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其中,目标1 是常规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后习题一和课后的生字;目标2 是重点目标,也是落实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二的要求;目标3 通过对比阅读,侧重学法能力的迁移,制定的依据是课后习题三。

可以说,有了单元导读的方向引领,再结合课后习题,制定教学目标不再茫然无助、束手束脚了。教学目标清晰了然,教学也就“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二、巧用课后习题,探索教学方法

研究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笔者结合自身执教风格,摸索文言教学,有序着力,步步落实,逐步帮助孩子搭建学习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连环创境,激发兴趣

课后第一题提出了“把课文读通顺及背诵课文”的要求,文章虽简短,但是文言文学生读起来较拗口,背起来也比现代文费时费力。想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地背诵,就得先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地朗读课文。

为此,笔者创设“看连环画”这一情境,先出示多种版本的《守株待兔》,唤醒旧知,让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再次认识文言文短小精悍的特点,继而出示连环画版《守株待兔》(只有图没有文字),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要想配好文字就要先读好课文。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

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正确理解文本意思之后,学生急不可待地要进行看画配字,笔者趁热打铁,提出若能不看课本来配字,能最快最有情感地配上文字的,将赠送这本连环画作为奖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不由分说地拿起课本再次朗读、背诵。借助连环画,利用三年级孩子的童真心理,富有实效地“骗”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以至于把“背诵”这项学生讨厌的作业挤进课堂,学生都悄然不知。

在“连环画”的诱引下,教师引领学生边看边品读,边看边想象,边看边感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课末,笔者建议用一个词作为连环画封底,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亦是对农夫的警醒。根据提供的句式:“农夫,我要送给你一个词‘__’,希望你__。”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送出的词有:脚踏实地、努力、知错就改、勤、迷途知返……每一个送出的词背后都是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深刻领悟,这样的词语是带有情感的,这样的学习是兴趣盎然的,即使言语简单,也是饱含深情,绝对不是简单的贴标签。

(二)发展语言,走近古文

寓言的语言精简但是意蕴丰厚,教学时应当根据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在具体的文本言语环境中揣摩人物的内心,选择适宜的肢体和口头的表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增强思辨能力,还可以深刻理解文本蕴含,体悟文本语言的精妙,培养语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1]

1.想象“兔死”画面,感悟偶然

文中简短的一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道出了事发突然,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兔死”纯属巧合呢?通过让学生走近文本,从文中找出兔折颈而死的原因,并连用“兔折颈而死乃因为——( )”“兔触株乃因为——( )”“兔触株,兔折颈而死,皆因为——( )”几个句式追根溯源,明白“兔走”乃根本原因。

聚焦“兔走”,还原“兔死”原因,是本节课想象画面的一大重点,也是渗透语言训练点的一大途径。理解“走”在古文中的意思后,追问学生:兔子当时是怎么跑出来的,才触株折颈而死呢?用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在学生的“兔走大步流星、兔走健步如飞、兔走像一阵风、兔走风驰电掣”等一连串答案之后,笔者继续让他们脑洞大开,想象:当时兔子为什么跑这么快呢?学生围绕着上述句式,想象出一个又一个大胆合理又不失童趣的理由:兔子碰到了大灰狼没命地跑;它在和伙伴玩游戏玩得太投入了,一时跑太急,没注意安全;兔子有事外出一天,想到家中宝宝没有饭吃,赶忙跑回家……每个答案后面都是一个故事,聚焦“兔走”这个简单的字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依托生活经验,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还原兔死原因,让画面生动,也让课文的语言更为丰富。

2.弄清“无兔”原因,揭示寓意

课后第二题提出: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这个问题的表层答案学生不难懂,因为《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全班同学之前通过阅读绘本、看视频,或者是听家长讲故事等形式,对故事的内容和揭示的寓意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深层次的寓意,很多学生都是靠家长告知,是一种灌输,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没有和寓言呈现的故事形成一种联系。

然而,文中潜藏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对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单元导读中也明确提出了“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训练要求,为了分化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两次想象画面的环节,在补白、丰满画面中,展开了一场宋国人内心想法的“跟踪剖析”,为寓意的揭示做好铺垫。

(1)补白“捡兔”画面,体会侥幸

意外地捡到一只兔子,是造成农夫犯下“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根本原因,可想而知,当时的农夫是多么得意、多么渴望每天能捡到一只兔子,可是文中没有一处地方写到了农夫的这种得意,只有一幅农夫傻乎乎地等待兔子的插图。“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这是单元导读中提出的又一训练要求。因此,用好这幅插图和连环画中的“捡兔”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对体会人物的内心心理及寓意的揭示都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方面认真观察农夫的表现,展开想象说一说:白捡了一条又肥又大的兔子,这农夫_____。学生借助插图,在脑海中描绘出相应具体的画面,有抓住人物的神情想象的——眼睛眯成一条线,嘴角乐得合不上了,像个小月牙,眉毛也乐得翻起了跟斗;有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的——他一只手提着兔子,另一只手神气地插着腰,一个劲地傻笑着;也有悄然走近人物内心的——哈哈,白捡了一只兔子,这下可以好好给孩子补补身体了,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那该多好,吃不完还可以拿去卖了换钱,太好了……

简单的几句话,却把农夫那种得意、侥幸的愚蠢之态说得淋漓尽致,这才是教学的核心之处。这样的想象补白,不仅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是将想象变成了一种创造性的表达。

(2)创设“待兔”情境,丰富心理

“捡兔”环节的补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意外的收获让农夫乐昏了头,但还不能深刻领悟寓意,只有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农夫后来的心理,寓意的揭示才能水到渠成。笔者这么进行以下的教学环节:

农夫不耕地了,他的心里到底怎么想呢?(出示学习单)

清晨,太阳升起,农夫满怀希望地朝田间走去,边走边想:__________;

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他还在田间坐着,心想:_______;

太阳落山了,他仍然坐在树桩旁,疲惫地想:______;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田里的庄稼都被野草包围了,他还是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这样的结果能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文中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中的农夫固然可笑,可是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的人,你们有见过吗?

通过三个句子,创设练笔情境,带领学生一步步将农夫愚蠢的想法复现出来。在一次次的思维想象与交流反馈中,学生不断与农夫进行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农夫成为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更明了、更深刻,对寓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思维也得到提高,这是单纯的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三)链接拓展,走近经典

叶圣陶曾谈到: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2]单元导读中的“人文主题”有一句话: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守株待兔》的课后第三题: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教材安排了“阅读链接”,在统编教材中,“阅读链接”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课文或单元主题相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与《守株待兔》的寓意有点相似,讲的都是一个愚钝的人,由于思维的偏差而犯错误。教学中,紧扣课后第三题:通过迁移阅读,理解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达到思辨寓意的目标。学生明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错了,那么这些优势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寓言故事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读懂内容,理解寓意上。为了使寓言中的教学寓意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形象进行认真感受,将故事中的形象与实际中的具体形象真实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的知识,还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继续延伸阅读,提供其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寓言故事名著精品》等,让学生走进经典,在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提升人文素养。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围绕课后练习,精准落实单元导读,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情境,在“趣”上下功夫,让拗口的文言文灵动起来,只有这样,文言文在学生心目中,才会变得“可爱”,祖国古老的文化才能愈发有魅力。

猜你喜欢
农夫寓言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躺在树下的农夫
寓言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