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的举措

2021-02-27 10:31张丹萍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种养生猪农产品

张丹萍

(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四川达州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属于南方丘陵多雨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种植制度多样,人均耕地较少,坡耕地比重大,农作物秸秆种类繁多,收储运难度大。生猪养殖比重大,禽养殖散养与规模养殖并存,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对小流域环境有严重影响,生态承载压力大。区域内生态脆弱,水土配置错位,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各类种养业废弃物乱扔乱排问题突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强种养结合,推动农业生产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遏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农业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问题日益凸显,达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资源硬约束日益加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人多地少水缺是全市基本市情。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重。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农业内源性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1/3,农膜回收率不足2/3,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不到一半,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的态势,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 循环农业发展措施

2.1 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 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落实《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2019~2023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县(市、区)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和推进方案,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突出粮油、生猪、茶叶、果蔬等主导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生产装备、冷链物流、质量追溯、科技支撑等短板,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健全园区工作机制,出台园区管理办法,着力把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的集中展示区。

2.1.1 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落实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强化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发展。科学规划生猪主产区种猪场、仔猪繁育场、育肥场、屠宰厂布局,将生猪养殖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小养殖场(户)标准化改造工程,鼓励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中小养殖农户融入现代生猪生产体系。严格落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加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巩固生猪养殖大市地位。

2.1.2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推进以富硒茶叶、特色果蔬、苎麻、中药材、花椒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出台五年推进方案,编制达州市特色农产品名录。聚焦“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全国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实施“达字号”农产品优质生产基地建设行动,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1.3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建立联系帮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合理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占比。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扶持普通农户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优先任务,制定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举措。鼓励成立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推动各类联合会发展。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新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5家、示范家庭农场30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

2.1.4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市共培育种养循环示范场14个,充分发挥示范场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了种养循环和产业融合,构建了循环经济体。

2.2 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县长责任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2.1 提升耕地质量 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开展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严格控制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农业外源性污染。

2.2.2 适度退减耕地 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林草结合,增加植被盖度。

2.3 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

2.3.1 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推进地表水过度利用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2.3.2 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空间均衡、保障有力的水安全体系。

2.4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

2.4.1 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建立完善农膜管理制度,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指导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实名购买制度,倡导农业节肥节药,做好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严防严控工业“三废”下乡入地进田。

2.4.2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 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20年建成“美丽达州·宜居乡村”达标村1 500个。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灵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城乡垃圾统一运收处置,2020年90%以上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清洁治理,5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升级改造为重点,推动种养循环发展,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抓好“三清两改一提升”整治工作,建立行政村专职保洁员机制。

2.5 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

2.5.1 保护草原林业生态 全面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特别是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合理利用南方草地,保护和恢复南方高山草甸生态。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22.5万亩(1亩≈667平方米)。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加强乡村进出道路、集中居住点、房前屋后、休闲地绿化,全市建成绿化模范示范村10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农村水生态空间治理。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推广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强化河湖面源污染管控防治。

2.5.2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

猜你喜欢
种养生猪农产品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