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27 05:59:12马兰彭淼张德弟
河北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出院住院康复

马兰 彭淼 张德弟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最常见的脑功能损伤性疾病,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延续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但目前延续护理模式干预较为单一,其应用过程中仍有较大优化空间,急救护理小组合理分工有限的人力,每个救护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整体上达到最优的抢救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2]。王萍等[3]通过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干预研究表明患者恢复率显著提高,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目前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方案改进[4]。既往研究表明该方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但目前对于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笔者所见仍比较少。本研究在提高我国脑卒中的综合防治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及时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的效果并进一步优化延续性护理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探讨其在患者中的应用策略,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行脑卒中治疗并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标准的患者,共招募84例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2组,其中42例最初作为对照住院,男23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2.43±8.58)岁;后入住42例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4.62±7.68)岁。2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疾病。患者签署了有关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考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6],并经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并通过文献考证及咨询专家等制定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①参考“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诊断为脑卒中;②可独立填写调查问卷;③完整认知和行为能力;④同意参与本研究者;⑤初次发病。

1.2.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②功能性精神病者;③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或者造血、凝血系统障碍;④病情严重,无法完成调查者;⑤患者依从性差且不配合治疗;⑥合并病情不稳定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提供基本诊断与治疗等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告知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观察患者病情状况,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适当运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开展康复训练等服务,进行出院后干预。

1.3.1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根据根据护士知识、技术、综合素质等对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进行分级,分为A级(工作6年以上)、B级(工作3年以上)、C级(工作1年)3个等级,每个等级由相应医护人员组成一个护理小组。相关人员接到“120”通告时,准备抢救药品和物品,并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待命,待患者到达后立即启动生命绿色通道并进行定位实施抢救。A级护士位于患者头部位置,清除鼻腔分泌物以达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目的,并同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进行给氧、吸痰操作,调试呼吸机运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等体征,并进行抢救记录,监督各项医嘱落实状况,有需要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B级护士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标本,进行医嘱的执行核对,备好静脉注射用药。C级护士提供临时抢救用品,并连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完成术前准备工作,送血液标本,取血化验报告。

1.3.2 延续护理模式。①患者的初次跟踪随访。出院时嘱咐患者进行脑卒中康复注意事项,宣教资料和康复锻炼计划,增加患者的社交能力,为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我院建立科室电话专线,并通过媒体推送相关宣传资料,给予电话回访,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在患者出院后2周内,初步拟定评估表的包括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和健康等条目的一级指标,根据既往研究修改形成40项二级指标,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和健康等条目各包含10个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状况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5级制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状况越好。评估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干预。②第2次和第3次随访。时间选择在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同样进行评分,进一步给予相应的干预建议。

1.4 观察指标

1.4.1 康复效果:定期电话回访、门诊随访,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3个月进行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

1.4.2 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能力,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则肢体运动能力越强。

1.4.3 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7]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4 护理时间:包括护理结束、从接诊到确诊过程、从确诊到治疗过程分别所用的时间。

1.4.5 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

2 结果

2.1 2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 出院时,2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2组运动能力评分均增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能力比较 n=42,分,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2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2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增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 n=42,分,

2.3 2组患者护理时间比较 2组护理结束、接诊至确诊及确诊至治疗的护理时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后各过程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其引起的神经功能衰减导致患者多种失用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脑卒中是急诊急危重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9]。有报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病程较长,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影响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0]。而救治脑卒中患者关键在于发病后救治的及时程度,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抢救时间及医护人员的高效配合。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对生活缺乏乐趣[11]。早期干预及护理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出院后的康复也意义重大。并且脑卒中患者心理疾病常发于后2个月后,缺乏后续的护理干预,影响后续康复效果。

延续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与临床,给予患者出院后护理指导,但其形式和标准尚未固定,需要有很大的改进空间[12]。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早期容易产生各种生活问题。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出院后2周了解到,患者健康相关行为领域的评分较低。说明在出院初期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对于卒中患者出院后需进行延续护理,评估患者遇到的问题,出院患者身体活动少,优虑自己对康复的担忧;患者需要情感上的依恋,对出院后康复认识的不够,未能执行相关医嘱,患者住处缺乏相关工具,语言交流障碍。在第1次和2次随访中,所有患者康复评分均已经显著地改善。既往研究发现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处理能力、活动能力维度得分[8]。本研究也显示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了认知、行为方面护理干预。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0.15%,幸存者中大部分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然而,早期诊断脑卒中,在最佳的时间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建立可减少交接时间,提高救护的时效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难以得到有效治疗的脑卒中疾病可发展为肺心病等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逐渐升高的脑卒中发病率成为基础研究热点[13]。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处置后在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时间、住院次数、治疗费用各方面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可以改善脑卒中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加强步行能力,促进医疗体系的健全。

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尤为关键。然而我国对于脑卒中患者没有实施创新的护理模式,临床资源短缺。延续护理重点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率最高达94%[14],而且康复时间久,需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实施以延续护理模式为基础的康复延续护理,使患者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使患者坚定其康复的信念。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延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护理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应用提高了急救效率。本研究首先进行医护人员的三级分类,成立三级急救护理小组,针对患者不同危重程度急救,以达到发挥最大的急救效率的作用。同时,规范化的急救流程,对急救护士进行培训,集体讨论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显示,2组护理结束、接诊到确诊及确诊到治疗的护理时间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总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分级、分组管理可最大限度发挥医护人员工作能力,有助于护士对整个急救过程的掌握,分析原因,急救护理小组的各尽其职实现了对患者的快速分诊预检,强调了多科室的协助,有效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与朱良付[15]研究结论相同。

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应用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治疗费用。常见于中老年的脑卒中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在出院后得不到及时满足主要是因为患者主要依靠电话回访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接受延续性医疗照护。有研究表明,电话随访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16]。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具备方便、快捷等特征,脑卒中治疗中在发挥巨大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观察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建立医护与患者的沟通平台,更容易理解药物的使用及预防急性加重的措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控制急性加重,有效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现代辅助脑卒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续性护理由院内护理服务延续到院外,满足患者出院后康复需求,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赖于高效合理抢救措施的实施,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合理分工人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功能,在整体上达到最优的抢救效果。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地推广,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出院住院康复
妈妈住院了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