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允方,张福勇,方建峰,朱庆伦,印春花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骨科,江苏 苏州 215025)
骨科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繁多,个体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种骨折,也分为多种类型,临床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1]。而这一现象,明显给很多骨科实习生造成了困扰,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儿童本身年龄较小,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一部位骨折,也有众多差异,这让很多儿童骨科实习生产生了困扰[2]。再者儿童骨科实习生本身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而个体差异会进一步增加所学内容的复杂性[3]。为提高儿童骨科的临床带教质量,增加实习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改进儿童骨科临床带教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临床资料。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将在本院儿童骨科实习的62名医学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临床带教方法将62名实习生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1名实习生。试验组男18名、女13名;年龄22-25岁,平均(23.69±1.41)岁。对照组男19名、女12名;年龄22-25岁,平均(23.63±1.43)岁。上述临床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31例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应用传统教学法,在实习生入科后,结合骨科实际教学内容,带教老师结合实习时间,展开相应的教学。试验组31例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应用支架式教学:①设立情境:教师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需将实习生引入情境中,并提出相应的需要实习生解决的问题,譬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列举相关案例“8个月,男,因双下肢皮纹不对称入院就诊”。促使实习生主动了解患儿的实际诊断结果与病例相关资料,让实习生分析如何诊断、如何查体、是否需要辅助检查、检查相关发现等等,引导实习生探索思考。②搭建支架:教师必须及时搭建相应的教学支架,才能帮助实习生实现“跨越最近发展区”,让实习生脱离理论,从实践角度思考。譬如实习生在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这一病例时,还不够成熟,则可带领实习生进行川德伦堡试验,让实习生了解、观察自身的侧骨盆情况,加深实习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教师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可将一个详细病例作为支架,也可将开放式体温作为支架。让实习生进行小组讨论。支架搭建无需局限于方式,只需能够引导实习生思考,帮助实习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③支架撤离:教师为实习生建立支架后,还需逐步拆除支架。支架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实习生熟悉所学知识,了解疾病相关内容,掌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在实习生掌握相关内容后,教师就该放手,逐步撤离支架,让实习生自己进行总结,自己学习。譬如让实习生主动总结分析某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原则等等,让实习生掌握该病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治疗方案的侧重点与优缺点,促使实习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挑选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得分,从临床问诊、病历书写、诊断下达、临床治疗四项进行评估,在两组带教完毕后统一考试,获取分数,单项总分25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在两组实习生实习完毕后,指导实习生对本次临床带教进行评估,从教学内容合理、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学习、影像分析能力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提高、综合技能提高进行评估,单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教学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得分比较。试验组31名的考试成绩得分(临床问诊、病历书写、诊断下达、临床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得分比较(±s)
?
2.2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31名的教学满意度评分(教学内容合理、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学习、影像分析能力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提高、综合技能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指出:人的一生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学习者独立自主决绝问题的实际发展阶段,另一个阶段是在有能力的人或是同伴指导下解决相关问题的潜在发展阶段[4]。支架式教学法就是一种衍生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新型教学方法[5]。其中“最近发展区”就是指人的实际发展阶段至潜在发展阶段的距离。而在支架式教学法中,可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演变为建筑,而教师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教学方法则可演变为支架。教师可借助搭建支架,在支架支撑下逐步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堆积到支架上去,将支架搭建起来。而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阶段,主动参与到支架的观察中去,分析支架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学习、分析,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将自己提升到潜在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适当的将支架拆除,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分析,这一过程中可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作用[6]。在进行支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所教授的知识,设置相应的支架情境,并引导学生逐步进入相关情境中去,然后开始搭建支架,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知识、掌握内容、合作学习、总结评价,继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7]。
从支架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多重优点:①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可让学生挖掘并发现教学的实际意义,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解决相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教师可与学生逐步达成共识,可改善师生关系,可改进临床带教效果。③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问题或是学习任务,让学生适应教师搭建的支架,让学生通过逐步学习,逐步拥有适应支架的能力。胡祖杰等[8]人的研究指出,在儿童骨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支架式教学,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应用传统带教的对照组。本研究赞成以上观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支架式教学后,试验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得分与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更高。
由上可知,在儿童骨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支架式教学,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