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常文龙通信作者,刘洋,邢晓明,张超,刘永刚,王宁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神经内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内分泌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脑卒中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同时其也是导致病患残疾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因素,其中以大脑中动脉最为常见。大脑中动脉主要是为两侧大脑半球提供血液,当大脑中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病患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与侧枝循环建立有关。临床有研究指出[1],侧枝循环是否建立受到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影响。但目前临床对这一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为了解大脑中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时形成侧枝循环的原因,本次研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实施大脑中动脉M 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治疗的40例病患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体检者为常规组。常规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20±5.24)岁,平均体质指数(23.08±0.53)kg/m2。实验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 0.2 9±5.3 2)岁,平均体质指数(23.17±0.68)kg/m2。将每组一般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结果显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探讨研究。实验组病患纳入标准:①所有病患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标准[2];②病患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后实施支架置入或溶栓治疗者;②心源性卒中病患[3];③机体存在严重感染者;④恶性肿瘤病患;⑤病患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实施言语交流者。
1.2 方法。全部研究样本均实施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使用3.0T核磁共振检查仪和20通道头颅专用线圈实施核磁共振检查(采购至湖南诚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查序列包含:轴位T1加权成像序列、T2加权成像序列、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时间飞跃磁共振造影血管造影以及常规平扫。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在T1加权成像序列方面:回波时间是7.5 ms、重复时间是2000 ms、层厚是5 mm、层间距是2 mm。在T2加权成像序列方面:回波时间是119 ms、重复时间是4690 ms、层厚是5 mm、层间距是2 mm。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方面:回波时间是85 ms、重复时间是8500 ms、层厚是5 mm、层间距是2 mm。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方面:回波时间是64 ms、重复时间是4100 ms、层厚是5 mm、层间距是2 mm。在时间飞跃磁共振造影血管造影方面:回波时间是3.69 ms、重复时间是20 ms,层厚是0.6 mm、体素是0.6×0.6×0.6 mm。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使用剂量是0.2 mL/kg。由神经影像医师对常规平扫以及增强血管壁图像实施分析和处理,选择患侧大脑中动脉M1段斑块近端以及远端间的节段和最狭窄部位横断面实施形态学分析。于病变部位沿着血管长轴实施多平面重建,进而获取轴位图,随后再垂直血管长轴,以1.0 mm厚度实施图像重建,从而获取多个连续血管横断面,对其进行放大处理后沿着各层面管腔壁以及血管外壁实施追踪。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对图像实施分析,确保意见一致。
1.3 观察项目。①比较每组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②对实验组病患侧枝代偿情况实施分析,依据其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将其分成开放组以及未开放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得分,比较侧枝循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病患临床资料,将存在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观察导致侧枝循环开放的影响因素。
1.4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测方式选择 SPSS 22.0软件中的t检测和χ2检测,检测结果P<0.05,则表示该项数据有意义。
2.1 比较每组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常规组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均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每组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对比(±s)
表1 每组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对比(±s)
?
2.2 比较开放组与未开放组NIHSS得分。开放组NIHSS得分平均值是(1.29±0.28)分、未开放组NIHSS得分平均值是(6.37±1.85)分,未开放组NIHSS得分高于开放组(t=12.142,P<0.05)。
2.3 比较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临床资料。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在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临床资料对比
2.4 分析侧枝循环未开放的影响因素。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侧枝循环未开放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侧枝循环未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临床急性脑卒中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该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高的特点,对人们生命安全以及机体健康均产生不利影响。在脑梗死TOAT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占据主要位置,并且大部分病患均伴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但是当前临床对于疾病预后的评估方式仍不完善,并且在斑块性质方面了解程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临床将掌握大脑中脉狭窄或闭塞病患斑块性质和侧枝循环建立影响因素作为研究重点。
在大脑中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对其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实施准确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在NIHSS得分方面,侧枝循环开放组得分低于未开放组(P<0.05)。由此可知,侧枝循环建立会使得病患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在最狭窄部位斑块厚度以及内中膜厚度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较严重,大量斑块存在会导致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对脑部血流供应产生不利影响[5]。通过分析影响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侧枝循环建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其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预后[6]。
综上所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患动脉斑块较厚,且在受到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因素影响后,病患侧枝循环建立情况较差,因此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