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余冬香,汪玉女
(乐平市中医医院,江西 乐平 333300)
分娩做为女性自然生理过程而存在[1],产妇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身心改变[2],适应不良者可能因分娩控制感低下、产时应对失当而致不良母婴结局,这种适应不良在缺乏分娩经验的初产妇中发生率更高且程度更趋严重。优质护理服务倡导“以护理对象为中心”,指出应允许与引导护理对象在护理活动中占据更具主动性的地位,于是护患互动护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通过有效的互动活动,促成护患双方间彼此配合、互为推动的双向性平等性关系,从而实现对健康活动干预效果的强化作用[3]。我院尝试采用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实施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16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 例。对照组年龄(27.35±4.47) 岁,孕周(38.64±3.17) 周;观察组年龄(27.24±4.51) 岁,孕周(38.40±3.86) 周。两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基线资料(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116 例初产妇均对本研究具体内容及过程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产前教育、分娩配合教育、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照护指导,用药护理,助产护理,心理安抚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干预,即以产妇入院为起点,产后产褥期结束为终点,互动活动覆盖住院待产期、产时及产后,完成全程无缝隙式的护患互动干预。具体如下。
1.2.1 入院互动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详细自我介绍,初步构建护患互动基础;实施详尽细致的规章制度、环境、医护团队、同室产妇等入院宣教,使产妇尽快融入环境;讲解护患互动方案的价值与方式,说明产妇方对自身分娩及产后康复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升产妇方护患互动参与意愿和意识;评估产妇方护患互动活动参与能力与资源、分娩期望、分娩控制感及产时应对模式,分析产妇方语言习惯、地域性传统习俗、对分娩印象、信息传递接收方式等表象特征,确定内容合理、方式适宜的护患无隙化互动方案。
1.2.2 待产期互动
向产妇发放分娩流程图册,引导其参观产房,对室内环境设施等产生预感知;反复强化教育临产先兆观察与注意事项、分娩呼吸与体位、神经肌肉控制训练、腹压使用、分娩自我减痛技巧等,播放产时配合真人示范视频,并就上述内容与产妇进行产时护患配合预演习;精心选择与其分娩条件相似并已成功分娩者做为同伴教育者开展交流活动;发放围产期母婴健康指南,结合指南对营养搭配与摄入、乳房护理、分娩过程身心调适、母乳喂养价值、新生儿护理、产褥期康复等知识进行面对面回馈式教育。
1.2.3 产时互动
病房责任护士将产妇送至待产室,并与助产士面对面详细交接,同时做为媒介人员对产妇、助产士互做介绍,帮助二者尽快熟悉;产妇临产后进入产房,助产士将家属妥善安置于产后休息室,并嘱其安静等待,产后休息室内播放产后康复及新生儿护理视频,有陪产意愿者可安排陪产,讲解陪产纪律及技巧;助产士与家属实行动态化产程进展沟通;随产程进展与产妇开展身心支持互动,引导其按照待产期分娩预演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配合,鼓励产妇对配合活动提出疑问并及时进行实时指导与纠正,提高护患配合效果。
1.2.4 产后互动
胎儿娩出后即行皮肤早接触,夸赞新生儿健康可爱,肯定产妇所做出的完美配合,给予真心的祝福,共同分享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将产妇和新生儿护送至产后休息室,与家属简单通告分娩结果,详细解说产后注意事宜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与协助尝试母乳喂养行为,解答产妇方各类疑问;产妇于产后休息室接受2 h的观察护理,助产士确认母婴均无异常后护送至病室,并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接;病房护士以回馈教育方式全面宣教饮食、外阴卫生护理、产后自我保健、产后性生活与避孕、母乳喂养与新生儿照护等内容,技能部分要求产妇方进行行为回馈,护理人员现场观察与指正。
1.2.5 院外互动
出院时告知院外护患互动途径,如微信群、专线电话等。出院后一周通过微信视频通话功能进行网上护理查房,了解产后康复现状、产后康复行为、新生儿现状及照护行为等,主动进行不当行为的指正,同步解答各类相关护理疑问。
分娩控制感:以分娩控制量表为测评工具,总分29~203 分,测评总分值的高低与该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分娩控制感水平呈正比[4];产时应对行为:产时应对行为测评含12个评价条目(均为1~3 分),总分为12~36 分,测评分值越高,表明该自然分娩初产妇越能于产时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模式;护理满意度:自行编制自然分娩初产妇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含护理态度、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护理理念四个方面(均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满意度越高[5]。
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控制感与产时应对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分娩控制感与产时应对行为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采用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实施干预,有利于其分娩控制感的提高并积极促成其有效产时应对行为的形成。自然分娩初产妇未曾经历过分娩过程,对分娩过程知之不多或存在误解,对自然分娩疼痛深怀恐惧,缺乏产时有效应对行为方面的认知,分娩时过多依赖助产护理人员,难以执行高质量的配合行为,对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极为不利。常规产科护理采取的是护理人员单向主导的方式,不重视产妇自身在分娩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致护理效果不佳。互动式护理理论提出,患者不应仅是简单的护理接收方,同时也应是积极的自我护理者,开发患者的护理活动参与意识并提升其参与能力,有助于促成其有效健康促进行为模式的产生[6]。互动式护理强调通过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开发引导而提升其对医护干预方案与措施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水平[7]。本研究采用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实施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从产妇角度出发进行护理问题发现与解决[8],从产妇入院起就启动护患互动活动,通过入院时、待产时、产时、产后以及出院后产褥期的全程无缝隙化护患互动干预,将所有护理行为建立于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依照产妇入院待产至产褥期全程所经历的各阶段流程及所需信息,强化感情交流与支持,提供全面健康宣教,注重引导产妇方全程深度参与各项护理活动,促使产妇主动落实其有能力自主完成的内容,积极配合需护理人员援助的部分,并在落实与配合过程中就所遇到的疑惑与困难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坦诚沟通,护患间通过护理与教育回馈共同评价护理活动与健康教育效果,增强产妇方护理主体意识,降低对护士、助产士的过度依赖,提高产时控制感,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产前、产时、产后各阶段护理问题。
采用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实施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表2数据表明,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干预后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互动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护理活动执行者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以亲切自然的沟通态度、真诚关怀的沟通语言与行为方能为良好护患活动的开展奠定可靠基础。无隙化护患互动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秉持不间断的良好护理态度,全程改善产妇方护理体验,提高其护理态度方面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在落实无隙化护患互动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护患双方尊重平等关系的构建,将引导产妇方主动深度化参与护理活动的先进护理理念渗透于产妇就医全过程,在入院、待产、产时、产后、产褥期等各个阶段,均从产妇参与护理活动的角度出发,考虑其健康知识技能需求与心理支持需求,持续地向产妇方施以全面具针对性的健康引导与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同时充分鼓励产妇方主动表达需求,推动护患间互动活动向有效性、纵深化方向发展,护患共同努力,实现各类护理问题的最优化解决,进而显著提高了产妇方对护理教育与心理干预方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