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姊妹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融合

2021-02-26 01:47朱晓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

【摘要】 《新课标》中表明,要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并且感知不同艺术之间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音乐与姊妹文化的相互融合很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们音乐文化领域视野,能够提高学生感知、音乐审美、情感表达等各项能力。笔者从自身实践出发,浅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相交融的必要性与实践体会。

【关键词】音乐;小学音乐课堂;姊妹艺术;综合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071-03

【本文著录格式】朱晓伟.浅谈音乐与姊妹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71-73.

一、音乐的理解

从古至今,我国就十分重视音乐文化的教育,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以乐治国”的主张。在古代,“乐”是结合了声乐、器乐、歌舞、诗歌等多种手段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通过有组织有旋律的艺术形象向人们传递思想情感,有的描绘壮丽山河,有的反映出社会现实,人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孔子认为因外界的触动激发了人产生情感,继而创作出了音乐,音乐也反过来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通过进行音乐审美,耳濡目染地用“乐”去感化人心,进而达到明德、修身、治国、平天下。

音乐有着强大的魅力,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比其他学科优秀多少,而是在于音乐与其他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都说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这是因为它不仅能表达情感,也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内心所想,在精神层面上建立起一座桥梁互相沟通交流,彼此传递情感信息,音乐与其他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姊妹艺术,是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不管什么艺术形式,从一处源头开始,即使中途各自奔流,最终也会汇入同一片海洋。所以音乐教育并不只是教会学生唱一些歌曲就可以的,授其乐礼,而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们体会生活的真谛以及每首歌曲中的人生百态。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融合的优势及必要性

《新课标》中对音乐与相关文化进行了如下阐述:“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是直接增进学生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并不是为了培养出色的音乐家或作曲家而存在的,而是要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艺术素养,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开始,逐渐通过学习来提升他们的鉴赏、想象、创造、审美等多项能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手段来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与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更要让孩子们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尤其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加入音乐姊妹文化的内容,将诗歌、舞蹈、戏剧或影视融入其中,通过运用综合的艺术表现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引领学生,在即兴创编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艺术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这将比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多样且富有趣味,也对他们日后成长中学习其他艺术文化知识起到帮助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转瞬之间凭空产生形成的,他立足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其独有的历史背景,如若没有这些,音乐也就不复存在。新课标新要求,人本主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教育自然也不能落后。因此,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不能仅仅用单一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完成学习,而要学会教会学生们在应掌握的知识上,学会音乐与相关姊妹文化艺术的结合。由此,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加入音樂姊妹文化,也就成了深入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更佳更有效的选择。尽管美育的教育范围广,但毋庸置疑,音乐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音乐的审美包含音乐本身的审美元素外,还有其姊妹文化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声乐、器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与音乐相联系的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文化艺术内容,音乐为主,姊妹艺术为辅,这样教师教学不再单一,学生们知识面也不再匮乏。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会在这一阶段认识世界,慢慢走向成熟,在此期间各项能力也都得到发展,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格外重视[2}。而人们所了解的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要与时俱进。所以,将音乐与姊妹文化的两者合一将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仅能够开拓学生们各方面的知识文化视野,也让他们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层次,让学生们可以在这一阶段学会感受生活,深入了解生活,学会表达情绪,表达情感,增加文化储备量。

三、音乐与姊妹艺术

(一)音乐与诗歌

诗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歌颂情感,还是抒发爱国情怀,亦或是描绘大好河山,都无比精彩。音乐与诗歌两者相结合也是我国最经典最传统的一种综合艺术表达形式,例如《诗经》,它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收录的300余首都是可以歌唱的,甚至到今天,人们还在继续传承着这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关雎》《水调歌头》《在水一方》《月满西楼》等也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塑造形象,还是刻画现实,音乐与诗歌两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两者的结合也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音乐与诗歌相互结合,能大程度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增强对诗词歌赋深入了解,这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水平,对古诗词的储备含量也大幅度提高。

比如小学三年级音乐欣赏课《读唐诗》,曾经的教学模式大多都走作品简介—作品欣赏—学生谈感受或演唱主题音乐的流程,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完全在教师说,并没有在乎学生是否参与其中,也难以进行体验,因此很多学生难免感到无聊,这样的话音乐欣赏课就变得没有意义。于是,在曾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添加了教学环节,询问学生有哪些了解的唐诗,然后请学生先朗诵自己熟悉的唐诗,这样在接下来播放音乐的同时向学生们展示《读唐诗》歌词,既达到了听觉、视觉欣赏效果,又因为结合了诗歌朗诵表演,学生们可以一下子就感受到原来音乐与诗歌可以有这样的联系,这样在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多了,最后还可以用一些课堂小游戏,例如“大家数一数这首歌曲中一共出现了几首唐诗?”进行收尾总结,巩固知识。通过这彼此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互相迁移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舞蹈就是一对姐妹,舞蹈通过音乐向大众展示形体,音乐通过舞蹈向大众传递声音。无论是在虚拟的影视作品中,还是现实的演出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舞蹈都无法离开音乐,舞蹈的魅力需要通过音乐才能完美地向大众呈现。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就像左右手一样,难以分割。所以,舞蹈也成为辅助音乐课堂、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借助两者力量搭配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还能体会音乐的美好之处,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情感表现,学生们完全可以借助身体的律动来实现对音乐旋律、节奏等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地表达音乐。

比如笔者在实习期间给学生上的小学四年级音乐课《小步舞曲》,在教学中笔者不会单一的让学生们直接欣赏音乐,通过邀请大家参加“舞会”的形式开始,起初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参与感,接下来逐渐统一大家的步伐,配合着音乐领悟其中的旋律与节拍,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样,学生们便能很轻松地体会到小步舞曲的风格,也为接下来的学唱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手段远比传统教学更迅速地让学生们掌握音乐节奏与旋律。再比如二年级音乐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通过集体舞蹈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节拍、熟悉歌词,该节课虽以学习唱歌为主,但通过创造情境和舞蹈表演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享受其中,充分体验和学习,这也会使学生们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

(三)音乐与戏剧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戏剧也不例外,它是一门集语言、表演、音乐、场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戏剧,其实是一种大胆且有趣的是创新尝试,也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与此同时,也是一种让孩子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音乐与戏剧的相互融合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发展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即兴小剧场等形式丰富课堂的学习氛围,整体提升学生们的表现能力、联想创造力,增强集体感。

比如歌曲《邋遢大王历险记》,学生们可以交换着扮演小主角,根据自行想象,创表情境,自拟台词,通过角色扮演,配合教师播放的音乐,营造出课堂小剧场的氛围,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就会熟记歌词和旋律,这样的音乐课也变得更加好玩有意义。再比如三年级音乐课《森林的故事》,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剧的方式,将戏剧与音乐上两者相互结合,组织带领学生们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角色,学生在此期间也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根据不同的情景转换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营造欢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轻松地掌握3/4、2/4拍的节奏型,攻破了以后学习同一节奏型的难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还增加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从该首作品中培养树立学生们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戏剧的融合,让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受到良好的熏陶,促进了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更好地发展。

(四)音乐与影视

影视是一门丰富而且极具特点的艺术,它融入了表演、摄影、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终点都是让观众观看的,单纯的影视画面或者台词对白都无法完美表现出作品的韵味,因此音乐就成了重要因素。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像美术、影视、摄影那样直观明确,但音乐在人物情感的渲染以及情绪的表达是其他艺术无法做到的。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有着奇妙且难舍难分的关系,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优秀的音樂与影视相融合,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难以忘怀,与此同时也提升了观众对每部作品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

音乐与影视资源相结合,能够将音乐课堂中节奏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因为相较于歌曲学唱课程,音乐欣赏课教学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器乐类欣赏课,年纪小的学生们很难从中听出个所以然来,更是对此类音乐课难以理解,不是自己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时老师的重点也就放在了维持纪律上,这样的欣赏课毫无意义。例如在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义勇军进行曲》等课时,笔者都会先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大家看到视频画面时,听觉上配合着刚劲有力的音乐,便能轻松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视觉效果,即使不用教师额外强调旋律或节奏,学生们也能轻松自如的哼唱出来。再比如《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我们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都去过草原看过草原,所以对那些没有见过的学生们,这节课无疑会让他们感到茫然,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播放广阔无际的草原视频或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影视资料,通过视觉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草原辽阔无垠的美。因此,音乐与影视的相互结合不仅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促进了教师音乐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它们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与优势。在实践中发现,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开拓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的艺术能力都有着显著增强,但这也无疑是一个漫长综合的过程,艺术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更好地有规律地释放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中丰富多样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当然,姊妹艺术之间的融合要把握好分寸,掌握适度的原则,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掺杂过多或过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更好地满足课堂的需求,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这样也能使得音乐知识、教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们身心发展达到一致。如此综合的音乐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也使得学生们对音乐的感悟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郑东.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结合[J].新课程·中学,2010(10).

[4]张明月.简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诗歌与音乐的结合[J].中华少年,2019(21):105.

[5]梁莹. 如何将音乐与姊妹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朱晓伟(1996-),女,辽宁葫芦岛,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指导老师:杨丽华)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音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