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佳羽,蹇文渊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归属于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严重角膜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致盲率皆居角膜病之首,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性眼病[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视物模糊等,也可见睫状肌充血、角膜知觉减退、角膜浸润等眼部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失明[2]。由于角膜本身是一层透明的薄膜,组织中没有血管的覆盖,因此其营养主要来源于房水和角膜边缘的血管系统。而角膜一旦发生病毒性感染,尤其是病变范围位于角膜中心的时候,机体无法及时有效地运入营养和运出代谢物,从而使恢复期相对较长,病程甚至可达数月[3]。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趋势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角膜病中位列第一[4]。
笔者对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文献152篇,进行使用频率、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等分析,探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1.1 文献来源检索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分别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中医药治疗”为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逐篇阅读,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文献排除标准,逐一筛选。检索年限为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共10年。
1.2 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只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无其他并发症的文献;②含有完整方药的文献;③内容相似及一稿多投的文献以一篇计。
1.3 文献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文献;②未明确方药组成的文献;③仅单味药治疗的文献;④动物实验研究文献;⑤理论探讨与综述;⑥治疗方药相同者只取一篇。
1.4 统计学方法以《中药学》[5]为基础,把所收录中药名称、药物分类、性味归经输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分析。
2.1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单味药物使用频数>20次的药物分析收入152首方中的中药共133味,药物类别19类,用药频数1 721次。分析使用频数>20次的药物,可发现使用频数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菊花等,见表1。
表1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单味药物使用频数>20次的药物分析 次
2.2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不同种类药物使用频数分析从药物分类来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药,占28.57%,其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及解表药为主要组成部分,累计频率为62.41%,见表2。
表2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常用中药使用频数分析 次
2.3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性、药味及归经分析对13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药性以寒、温为主,累计频率为75.94%,其中寒性最多,占46.62%,见表3。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为84.98%,其中以苦味最多,占31.46%,见表4。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多见,累积频率为53.75%,以肝经为主,占21.02%,见表5。
表3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性分析 次
表4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味分析 次
表5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归经分析 次
西医认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根据病毒血清将疾病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并认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严重程度和致病病株的类型有关[6]。角膜上具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因此患者发病时的疼痛也较剧烈,而病变的范围和形状也提示本病的发病与三叉神经有关。由于HSV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变侵犯部位较深,且难以被彻底清除,故每当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容易侵袭角膜致使复发感染,所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终生复发的特点[7]。而每一次复发均可造成角膜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使角膜组织瘢痕化或溶解,角膜透明度严重降低,故该疾病也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8]。因此,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特点可以主要归纳为3点,即高发病率、难治愈性和易复发性。临床上,西医常采用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喷昔洛韦内服外用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少数病情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9]。然而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清除病毒,无法阻止其复发,且用药后导致的病毒耐药性尚无有效的替代疗法。中医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在减轻角膜损伤、缩短治疗时间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等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学“聚星障”范畴。古代对于其病因病机有诸多认识,《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谓:“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目经大成》言:“浮萍、聚星之障,风热时来时去。”《银海指南·六气总论》言:“肝经湿则多星障,黑珠如雾浑浊”“常在热病后,或慢性疾病,或月经不调等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下发生”。《审视瑶函》《张氏医通》则认为此病主要责之于痰火。病因为风、热、湿、痰、火,病位在肝[11]。常见证型有风热客目证、肝胆火炽证、湿热犯目证及阴虚夹风证[12]。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的用药频数>20次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菊花、赤芍、生地黄、薄荷等,均为疏风清热之品。此次研究中已排除相同方剂的文献,但仍可看出,用药频数较多的药物多为银翘散与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此二方均为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经典方,说明风热客目证与肝胆火炽证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常见证型。现代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病毒、镇静止痛、抗感染等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的疗效[13]。
从药物分类来看,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共占全部用药的62.41%。《证治准绳》记载:“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发散而去之。”《银海指南》云:“火之热邪,畏其陷伏,故宜发之。”《审视瑶函》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运用滋阴泻火、清肝祛风法治疗本病[14]。可见本病主要治法为祛风散热、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外邪入里化热、肝经伏火、肝肾阴虚或热病后阴津亏耗、虚火上炎等均可导致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多为热证。而风为阳邪,易袭阳位,眼居上位,而角膜又居于眼睛的最前方,故其更易受到风邪的侵袭,病位在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邪气相合侵犯人体[15-16]。热邪与风邪相合侵犯角膜,风热之邪上扰风轮而致黑睛云翳[17],故常运用解表药如防风、清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祛风散热。《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据 “久病致虚,虚易受邪”的理论,结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机特点,适当辅以黄芪、白术等补虚药扶正祛邪,从而缩短病程[18]。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黄芪、白术、防风同用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激活机体免疫,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9-20]。
从药物归经来看,依次为肝经、肺经、胃经、心经、肾经、脾经,以肝、肺两经为主。五轮学说中将黑睛命名为“风轮”[21],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主要为黑睛生翳,风轮之病责之肝,故治疗本病多从肝经论治。《灵枢·脉度》言:“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素问·五脏生成》言:“肝受血而能视。”可见肝和则目能视,清肝泻火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也取得了显著疗效[22]。《素问·太阴阳明论》提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华盖,居于上位,且主皮毛,六淫之邪入侵,首先犯肺,而风为百病之长,因此,肺与风邪关系密切,故临床上也常从肺论治风热客目证[23]。《灵枢·大惑论》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决气》中提道:“气脱者,目不明。”说明目与气的关系密切,而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本,肺朝百脉,主治节,能使气血和津液敷布全身,血脉通利,目得卫气和津液的温煦濡养则明。肺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五脏六腑之精气顺达于目,从肺论治,可以有效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肝肺为全身气机之总司,肺在右,其气主降,肝在左,其气主升,肝升肺降是维持人体气机生理平衡的关键[24]。在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两者为相克关系。若肺的肃降能制约肝阳的升发,则气机升降正常;若肝火过旺,反侮肺金,则易引起气逆。五轮学说认为,白睛属肺金,为气轮,黑睛属肝木,为风轮,白睛位于黑睛外,病则气轮先赤,金克木,气轮累及风轮,所以黑睛之病是白睛之病所及[25]。因此,临床上从肝、肺两脏来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既能着眼于角膜局部的病变,又可从整体来论治此病。
从药物性味来看,药物多为甘寒、苦寒之品,甘能润燥,寒能清热,苦能泻火坚阴[26],甘苦合用,清热与养阴并重[27-28],与辛味药配伍,共达清热泻火、疏风行气、补益扶正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苦寒方药通过一系列作用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且临床上多用苦寒之品来直折火热,故苦寒之品的运用有利于缓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带来的疼痛,减少损伤[29]。《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道:“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可见眼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胃气是否充足关系密切。《审视瑶函》言:“故治目虽云苦寒能折,若专用寒凉,不得其当,则胃气受伤,失其温养之道,是以目久病而不愈也。”虽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热证,但不可过用苦寒之品,用药时常与甘寒之品搭配以滋养胃阴,顾护胃气。甘寒滋阴法多用于治疗脾胃病与温病[30-31],叶天士以甘寒法来滋养胃阴、生津熄风及清肃肺金[32],故运用甘寒之品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不同证型,均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