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乃志,禄浩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中医上常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进一步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使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会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全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使城市和农村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年中国脑梗死发病率已升至156/10万,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1]。脑梗死临床上主要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2]。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等疾病发生风险。近年来临床常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脑梗死,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血栓通胶囊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明确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观察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2~77(51.92±2.61)岁。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44~77(52.22±2.5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2)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患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其他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3)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等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存在功能不全的患者;(4)对本研究涉及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西医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和血糖、脱水降颅压、改善脑部代谢等常规治疗,确保基础指标及生命体征正常。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219)150 mg口服,每天1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血栓通胶囊(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972,规格:0.18 g/粒,每粒约含有三七总皂苷100 mg)2粒口服,每天3次。15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均坚持遵守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研究期间保持低脂饮食,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的监测等常规检查。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脂指标水平。(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于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进行评价,总分0~45分,具体病情分级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及重型(31~45分)。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甚至增加,患者病情加重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P=0.004)。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脑梗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液流变性及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障碍等,患者可出现感觉、知觉、语言、运动等功能的缺失[6]。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给予溶栓、抗凝、降纤治疗等综合治疗,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目前常采用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7-8]。脑梗死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及妥善的治疗,易引发脑梗死后抑郁等其他后遗症[9]。
药理学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通过促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乙酰化,降低血栓素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0]。近年来临床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对脑梗死通过活血祛瘀的方式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是治疗临床疾病的基础用药,联合中成药使患者受益[11-12]。对溶解血栓防治血液凝集方面,三七类制剂得到临床上的广泛认可,其含有的三七皂苷Rg1、三七皂苷Rb1、人参皂苷Rd等化学成分,具有较强溶血作用、止血与活血双向调节作用及抗衰老、抗疲劳等,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调节患者血液黏稠度及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效果较好[13-14]。
综上所述,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同时可降低脑梗死血液黏稠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