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璩介力
4年内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成绩取得者不是著名科研团队,而是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消防救援大队苏站路消防救援站。这些专利是消防队员们在救援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结果,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每个发明创造背后,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年冬天,江苏常熟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姑苏区消防大队跨区驰援。在成功扑救火灾,准备回收水带时,该大队苏站路消防中队中队长刘超和队友们犯了难。原来,扑救过程中,厂区内产生了大量积水,水带沉在水底,需要消防员用手捞出来。“那时候气温低,积水里有不少冰碴儿。” 刘超回忆说,“光是冷也就算了,起火的是一家化工企业,火扑灭后,大量化学品液体漂在水面上,无法徒手下去捞。”
那次过后,刘超和队员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收水带时解放双手?集思广益后,他们决定做一台电动水带收卷机。
多次尝试后,他们真的成功了。“别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红色箱子,但箱内配有电机,使用时,只需把水带一头固定在导杆上,按下按钮,机器就能自动将水带卷成团收集好。”消防员钱跃生介绍。
“手动收一条水带,最起码要花半分钟,有了这个机器,10秒就够了。”刘超说,手动收卷水带时,还需要将水带中的水排出来,有了电动水带收卷机,水会被自动挤压排出,大大提高效率。2018年,这台机器成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
2019年3月21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紧急驰援,消防指战员赶到现场后立即投入战斗。
当时,现场到处是含有化学品的污水,苏站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刘超一脚踩下去,污水就倒灌进了消防靴里。“我立即撤回来,脱掉靴子开始冲洗。”刘超说,“天气很冷,现场没有热水,我就用消防水炮冲了十分钟,整条腿冻得发麻。”
消防指战员在现场连续奋战了3天,战斗结束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洗了个热水澡。“再不洗澡,人要发霉了。那时候想,如果消防车上有热水该有多好。”刘超说。
回到苏州后,刘超和队友闫岩不约而同地想到能否利用消防车上自带的发电机,造一套热水系统。说干就干,他们在车上增加了吸水泵和加热器,通过发电机带动吸水泵,经过加热器,产生热水。
车载热水系统
闫岩介绍,热水系统能储水50余升,最高温度可达80摄氏度,足够消防员洗漱。同时,车上还配备了烘干器,可快速烘干消防员的手套、衣服等。闫岩说,这套系统体积小,在车上不占地方,却能给一线消防员带来温暖。2020年,这套车载热水系统,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日常救援中,戒指卡手指、玩具卡手指等险情时有发生,这是消防救援中的一个难题。“切大东西,我们有切割机,但卡在手指上的东西往往很小,大型切割机很难切。”刘超说,他们一直想做一个小的切割机,专门切戒指之类的小东西。
听到这个消息,消防员王凯主动请缨。“95后”的王凯是机电专业毕业,近两年越做越小的航拍无人机给王凯带来了灵感——可以利用无人机上的小电机做切割机。
说做就做,王凯购买了电机、调速器、电线、锯片等所需材料。组装后,一个比手机还小的切割机诞生了。然而,发明创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试切后,王凯发现,切割机虽然转速很快,但切不动硬的东西。
“换个动力大一点的电机就行了。”在王凯看来,这个难题不算什么。经过多次尝试,他选定了550和480两款直流电机,做出了两个小型切割机,还为切割机配备了多款锯片,无论是塑料还是钢质戒指,都能轻松切开。
此外,为了快速破拆防盗门窗,刘超设计了一根消防撬棒,一头形似钩镰枪,一头类似羊角锤,无论是防盗窗、防盗门还是钢锁铁链,都能轻松撬开;为了在扑救时能快速使用新型灭火剂,刘超在消防车上设计了新型灭火剂外吸罐;为了提高救援警戒工具的便携性,队员们发明了集警戒带、锥筒、光线警报器为一体的可伸缩警示桶,相比传统的警戒设备,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而且功能多样。
4年的时间里,苏站路消防救援站获得了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该站队员们看来,他们不是为了发明而发明,而是将实际中遇到的难题优化解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