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内卷现象

2021-02-24 04:31吴嘉丽杜卓君徐江晨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7期
关键词:内卷信息不对称就业

吴嘉丽 杜卓君 徐江晨

摘要:特殊时期突来,对国内经济甚至是世界經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资本市场受影响后,劳动力市场也会受到相关影响,加剧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劳资市场不匹配,而大学生作为初入社会群体,在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涯规划上都不够清晰,导致前人一岗现象,但并没有提升劳资配比效率。本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大学生求职内卷现象,并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并给予高校就业服务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卷;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统计数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为53.9%[1],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在2021年达至909万,同比去年新增35万人。同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却出现了空前的报名数量,广东等地还出现了博士应聘中小学教师的现象,加剧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此类现象是否是一种人才资源浪费?是否导致劳动力市场内卷化?就业作为民生问题的一大问题,本文就信息不对称这一理论,针对疫情后大学生求职内卷这一问题,开展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概念内涵

(一)什么是内卷?是否有内卷?

内卷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内卷一词起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著作《农业的内卷化》,讲述殖民地时代的印尼存在二元经济,为了提升农业的精密化,并没有通过科技创新,而是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提升农业产量,虽然亩产在提高,但人均产出却没有增加,导致生活长期停滞。宽泛的形容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在互联网语境下,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都属于内卷的范畴。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在1970年提出,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古典福利经济学中提出市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均衡竞争能够达到帕累托状态,即最优状态,此时市场是有效配置的。但实际上,这个假设仅针对与所有人对所有的变量具有相同的信息。而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例如企业想要招聘员工,企业将招聘消息发布至招聘平台,并且给予一定的报酬。但是出于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不了解劳动力是否符合自身标准,所以在发布相关报酬的过程中会比实际报酬偏低。从而导致部分企业为招聘劳动力,过分夸大用工报酬,从而引发劳资市场的不信任。劳动力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偏向理性选择,且不了解资本市场的实际用工需求报酬,可能会产生不信任,也会导致劳动力选择倾向于选择报酬更丰厚,待遇更好的岗位,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所以劳动力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巨大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作为刚入社会群体,对于市场掌握程度几乎为零,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越发会倾向做更稳定、理性、回报率更高的选择,导致结构性失业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经济市场遭到外部性打击,从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根据《金华市统计年鉴》查看,就业人数从84万减少至65万。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紧张,大学生求职内卷现象愈发严重,结构性失业加剧。

二、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认知与社会认知不对称

认知不对称主要分为价值观的信息不对称,朱孟斐等人认为中国家庭对子女的倾力投入,政府对教育的大力补助使得大学生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对社会现实、就业环境缺乏正确认知,大学生易形成理想化、不现实的就业观念。同时,社会化媒体对于大学生过早的侵蚀以及社会浮躁风气,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使得区域性经济和人力供求关系发展失衡。还有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稳定的工作单位,没有根据自身现有条件、专业进行合理定位,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二)企业用工要求与劳动力市场不对称

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考量,倾向于招募工作能力强、劳动报酬低的劳动力。但实际上忽视大学生初入企业过程中,职业技能尚不完全,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但是培训资本会导致劳动力流动等现象,所以企业倾向于减少用工培训成本,压低劳动报酬,促使劳动力开展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低的工作,与劳动力市场发展和需求不对称,形成内卷。实际上,企业用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发展,为企业创造财富与价值,企业对自身用工需求和目的不明确,导致企业用工要求内卷。

三、建议

针对以上不对称现状,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为主要目的,针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校企联动以及就业服务三方面的优化建议: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教育,提升就业择业能力

应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技能实训、职业证书等多方面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鼓励大学生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应通过思政课堂、就业指导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择业辨识能力;应推动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化,增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

(二)完善人才培养路径,加强校企产学研联动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通过1+X证书机制、定点培养、产学研联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下的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能够良好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内卷,将企业需求与人才技能实现直接对接,学校培养更精准化;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缓解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信息不对称,缓解集中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高校应积极联动企业,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做好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劳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学生求职内卷现状,提升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避免疫情冲击后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急速加剧而引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覃聪,邓灵丽.经济转型视角下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117-120.

猜你喜欢
内卷信息不对称就业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大热WOB发型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