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游戏促进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探索

2021-02-24 02:06:31窦玮爽
中学生物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

窦玮爽

摘要 阐述了将自然游戏恰当地引入初中生物学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策略,对于重要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具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自然游戏 初中生物学教学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自然游戏是自然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当今著名的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克奈尔率先实践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约瑟夫就倡导用游戏的方式把孩子们带进神奇的大自然,他将自己对自然敏锐的感悟和由衷的热爱倾注在户外教育活动中,引领孩子们体验自然的纯美,感悟自然的哲理,共享自然的乐趣。现在,自然游戏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教育活动中越来越盛行。教师将自然游戏恰当地引入初中生物学教学,对于重要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具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1自然游戏的定义

自然游戏就是带领孩子们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亲近并感受自然万物的存在状态,从而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

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克奈尔认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可以与自然直接交流。不同的自然游戏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感悟:有的能营造安静的氛围,使我们的身心完全放松,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状态;有的能够唤起我们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神奇、美丽、平静、壮观、力量等特性相呼应;还有的能引领我们洞察自然规律,如解释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因此,教师将自然游戏引入生物学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自然规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2自然游戏的教学举例

2.1编织生命之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涉及了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等诸多重要概念。学生在短时间内建构并理解这些重要概念的是有难度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观察与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建构和深入理解,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笔者引入了“编织生命之網”的游戏活动(表1)后,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等环节,能够具体而深切地感受到自然界中各成员之间的依存关系。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被一旦被打破,就很难恢复”。

教师还可以将这个游戏关联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参与编织生命之网以及体验网破的过程,理解了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后,教师继续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之网”更加稳定和牢固?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之网”的每一个结点上如果有多种生物,当某一种生物被杀死时,“生命之网”才不至于迅速破坏。这个游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学生解释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2鸟类栖息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中共有3节内容。这三节内容通过“资料分析”“模拟探究”“拟定计划”等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知”过渡到“行”。然而,学生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无法从前两节的“知”顺利过渡到第三节的“行”,总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引发深层的思考和讨论。

因此,在学习完前两节的知识后,进行第三节教学之前,笔者结合了本地的课程资源特色,引入了“鸟类栖息地”的自然游戏(表2)。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紧邻北大港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生对鸟类及其生活环境比较熟悉。该湿地被大港油田、大港电厂以及大港石化等大型企业包围,曾经经受过严重的污染。近年,湿地得到了有力的治理,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到迁徙的季节,就呈现出一片人与鸟类和谐共存的景象。

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认识到:报纸就相当于鸟类的生存环境,如果生存环境被侵占或者破坏,部分鸟类就会因争夺生存空间而死亡,有些珍稀的物种甚至会灭绝。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就是在减少鸟类的栖息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告诉学生这个道理对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是适用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野生鸟类生存的艰辛,既深化理解了前两节的概念,又引发了深入思考和讨论。

2.3伪装步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均涉及了动物保护色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保护色”和“适应环境”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教师可将“伪装步道”的自然游戏(表3)引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搜寻,不仅了解了“伪装者”的外部形态特点,还深刻地体会到动物的保护色是对环境的适应,对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自然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自然游戏作为一种参与体验式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充满兴趣时最大程度地唤醒学习热情,同时在体验过程中建构重要概念,在共同分享中深化感悟。

3.1在兴趣中唤醒热情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爱动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自然游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深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可以更有效地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于教学主题的联结与互动。

3.2在体验中建构概念

自然游戏是一种重参与、重体验、重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充满热情地去表演,全身心地直接感受大自然的规律、生态循环的过程,而不单纯是课本上枯燥的说教、假想的探究。学生通过这种深度地体验式学习,对生物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有了不断建构和深入理解的过程,从而达到更加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是通过亲身感受获得的,并非死记硬背。

3.3在分享中深化感悟

每一次的自然游戏都是以分享环节结束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过程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表明,体验只是自然游戏的第一步,反思过程和分享感受则显得更加重要。这个过程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游戏体验和内省式的理解,还能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得到延展,使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为感悟,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更加有效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约瑟夫·克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4]约瑟夫·克奈尔.深度自然游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8:18:01
探究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难点突破
试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23:36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直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2:24:42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