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薇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质量低下,就会影响到他们今后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学习与生活。而比较阅读则是学生了解文章、深入文章直至了解作者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运用比较阅读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层次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深入阅读
阅读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阅读课堂价值的提升对于助力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至关重要。比较教学法恰好是一种能够有效助力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价值提高的课堂组织与推进方法。用好比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将会以更开放、更系统、更灵动的姿态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比较阅读是-种较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方法,但在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大量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其一,大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使用比较教学法的概率不高,他们认为初中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很难顺利进行比较阅读活动,且比较性阅读课堂把控难度大,教学任务落实困难。
其二,教师在选择比对性文本时随意性强,对于如何选择比较阅读内容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的认为应该选择主题相同的同类文本,有的认为应该选择手法、风格相似的文本,还有的认为应该选择人物形象相似的文本。
其三,在进行比较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比较阅读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设计,在组织各类比较阅读活动时并未提出明确的比较阅读目标,在比较阅读活动设计、方法选择上也比较粗糙。比较阅读活动的雷同性高,指导过程中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很难在多次类比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成长感悟,也很难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二、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丰富文本选择形式,扩大比较阅读范围
在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类型和文本相似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文本选择。在以文本类型为核心进行比较阅读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细化文本要求,从而增加比较阅读文本之间的相似性。比如,在寻找文本《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材料时,既要看到它是一篇散文,也要看到它是一篇古代文言游记类散文。要紧扣其作为游记类文言写景散文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比较阅读材料。在以"相似性特征"为核心筛选阅读文本时,可以从主题相似、描写对象一致、人物形象相似、文学风格相似、文章结构相似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个人掌握的文本内容进行类比筛选,以拓宽个人的比较阅读文本选择范围,降低比较阅读课堂构建难度。比如,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可以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作为比较阅读文本。
2比较文本题材,学习写作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题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题材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题材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有相似之处,但是表现题材的手法却是丰富多样的。当下,由于学生的阅读视野相对狭窄,他们并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因此学生在赏析文本题材的表现手法时,很难体会出细微的区别。鉴于此,教师不妨围绕同一题材选取不同的文本,让学生展开深入对比,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作者都曾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过春天,如朱自清的《春》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春》和《钱塘湖春行》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篇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存在哪些异同,体会作者写作手法的多样性。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这两篇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最初印象。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到朱自清在描绘春天时更加细腻,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同时,作者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草的萌芽状态生动地写成"偷偷从土里钻出来"。而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里,诗人借助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物进行对照,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美,展示了西湖早春时分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经过这样的比较阅讀鉴赏,学生会对这两篇文章理解的更透彻、深入,进而更明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3把握结构,研究段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比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某些文章前、后部分波动较大,期间隐藏穿插着许多伏笔,其前文与后文、段落与段落间的反差较为强烈,如此方便学生比较,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文章作者在创作时,从思想上对各个细节进行安排,是为了精确地突出文章的主题。一些文章以一般开头,然后以例证为主,细节有所不同;一些文章一开始就受到有意的压制,最后全面爆发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段落、不断思想的语句进行对比,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情感、思想脉络,可了解文章核心内容。
5关注作者个性,深入阅读
很多作者都因创作内容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而通过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维特征,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透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学生也能感受到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思想变化以及情感起伏。而学生只有对作者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整个过程的变化。
结论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改革探索中应该被重视和利用的新方法。比较阅读的方法、角度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勤思考,多钻研,并善于设问置疑。重视并利用好比较阅读法,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将会获得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然.比较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范瑞.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J].文学教育(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