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

2021-02-24 04:04:19林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8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林淋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学高级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应有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本文以全方位育人理念为指导,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条有效路径,实现人的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1全方位育人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1.1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1]全方位育人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引下建立健全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教育资源,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方位育人。

1.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以推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和养成优良的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活动。[2]高职院校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实习实训资源,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整合各方劳动教育资源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3两者关系

(1)全方位育人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了当前加强劳动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3]“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而全方位育人又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方位育人对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价值引领作用。

(2)劳动教育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的重要途径

全方位育人理念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通过劳动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通过劳动技能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心智发育;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改善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劳动成果展示,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2全方位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存在育人目标片面化现象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多的学时都在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但较少强调劳动教育。虽然劳动本身具有教育价值,但其教育作用往往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要使劳动的教育意义完成发挥出来,就需要以全方位育人理念引领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2.2存在育人途径狭隘化现象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普通高校的普遍特点,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往往侧重劳动技能培训这种较片面的教育方式,缺乏有效的价值引领。因此高职院校要形成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格局,整合各方可利用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形式不拘一格的职业劳动教育。

2.3存在育人内容碎片化现象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担负着培育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但在具体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劳动教育内容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从而产生劳动教育内容碎片化现象。例如现有的高职院校出现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劳动教育目标较难迁移以及劳动教育的内容互相孤立、分散地存在等现象。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要丰富且针对性强,彼此紧密衔接,还要与进俱进,把握全方位育人导向,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的高级专业人才。

3在全方位育人理念下探索与时俱进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途径

3.1增强价值引领,全面树立正确的劳育观念

(1)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综合的育人价值。[4]在德育方面,劳动教育一向重视培养学生勤劳智慧、踏实努力的劳动品德,在职业院校的德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智育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从中获取劳动智慧,给智育提供了重要补充。在体育方面,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劳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将来走上岗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美育方面,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对劳动形成美的感受。不同于其他四育,劳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又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职业兴趣。利用职业院校丰富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岗位体验实践,熟悉职业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二是有利于做好职业准备。职业准备教育是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的技术服务培训,通过动手劳动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可以直接获取感官上的初步职业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未来的职业倾向,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三是有利于提高劳动技能。职业劳动教育除了学习劳动知识,还要灵活掌握职业所需的劳动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价值。四是有利于灵活人的手脑。职业劳动教育强调手脑并用,注重手脑协调发展,锻炼手脑的灵活性,促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融合。

(2)细化劳动教育的目标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具有劳动知识、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能够辛勤劳动、勤恳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主要承担着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自食其力、不劳者不得食的观念。二是形成端正的劳动态度和深厚的劳动情感。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包括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节俭劳动材料等。同时还应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让学生的劳动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三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纪律。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纪律是一个合格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纪律离不开经常性的生产劳动。為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让学生养成认真劳动的习惯和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行为。四是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需要学生学生劳动知识又需要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德技并修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3.2形成育人合力,全方位拓宽劳动育人途径

(1)文化育人:形成职业劳动认知

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劳动观念会产生耳濡目染的积极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寄宿在学校,因此让校园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地,让劳动教育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中,是新时代全方位加强职业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一,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海报、宣传横幅、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在校园内营造出“劳动最光荣”的环境氛围。第二,开展丰富的校园劳动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劳动比赛、组建劳动兴趣小组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邀请跟学校专业相关的不同行业的劳模来学校开设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6]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特有的技能活动月、学校技能比赛等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天然优势。

(2)课程育人:提升职业劳动技能

高职院校不但要把劳动教育设为必修课,还要将劳动价值观渗透到所有课程中。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来加强劳动教育。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劳动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文化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在校内开展技能活动月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等;在校外开展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实习实训等。通过具体实践,激发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因劳动而自豪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具有思想引领作用,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将两者有效融合,相互促进,可以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践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在目标上更加接近,易于迁移。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可以与专业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相对于其他课程,高职学生会更加重视提升技能的专业实践课程,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到专业实践课程中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在春风化雨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3)实践育人:养成职业劳动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在投身实践、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增长才干和磨练意志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7]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实践育人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具备未来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参加劳动实践是生活和职业的需要,并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劳动习惯。同时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还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如参加实训实习、技能比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3完善劳育内容,建立全方位劳动育人格局

勞动教育的内容是职业劳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决定高职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观念。新时代的职业劳动教育在内容上明显有别于传统劳动教育,应随着社会职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勤勤恳恳的普通劳动者,还要造就技艺超凡的大国工匠。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围绕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还要重视本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积累劳动经验。[8]另一方面,可根据劳动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也要适当地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为培育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做好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38(08):25-31.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

[4] 曾开山.顾建军.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5]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6]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科学论坛,2020(24):3-11.

[7] 战帅. 培育具有劳动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团员和少先队员[N]. 中国青年报,2020-11-05(005).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01).

基金: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1dx031)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