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珠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导学案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尝试,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领域。如何合理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我们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导学案;国际贸易;实践;思考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愈发受到重视,导学案作为一种经典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入了中职学校的课堂。导学案以其任务前驱化、合作小组化,知识系统化等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打破了以教師口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今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因此,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已成为我们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导学案,对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的学生活动的开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导学案的理论解读
导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二、运用导学案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学习的实践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依托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展开的。中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认知水平,能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初步的预习,这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条件。
导学案教学重探究,重体验,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资源,其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全程的活动式学习任务能唤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理论,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课本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编写出可供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案,又叫预习案;课中,教师使用可供师生课内自学和探讨的书面方案,又叫学案;课后,教师将这节课的需要巩固的问题,和下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体现在另一份书面方案中,又叫巩固案。“导学案”要求始终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结合。
换言之,教师运用导学案上课的过程,既是帮助学生预习新一课的内容,又是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将新老知识相互穿插和交融,温故知新,以此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导学案在国贸专业课堂运用情况的思考
1.积极发挥教师监督作用,促使预习落到实处。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地予以强调,新课前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地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使用导学案之后,教师在预习环节设计了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笔记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这样将学生的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闻不问,那么预习案将形同虚设,所以,要运用导学案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预习落到实处,方可使导学案被顺利运用。
2.合理整合教师集体力量,保障导学案贯穿始终。首先,从导学案的容量上看,最基本的导学案有三案——预习案、学案、巩固案。如果每节课都要求教师编制导学案,且不谈质量因素,光从数量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如何让教师将导学案保质保量地贯穿教学始终呢?这就必须依靠教师集体备课的力量。
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减轻劳动,还可以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备课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时就可以进行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每个老师负责主备部分章节,个人就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产出的成果自然较为精华。通过系统的集体备课全程优化,教师扬长避短,教育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科学深挖教材导学关系,确保资源合理利用。有了导学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摒弃教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与之相反的,我们不仅不能抛弃教材,反而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利用教材。因为教材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中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的确定都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编写导学案的性质和方向。
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有别于教材,它不应该是对教材的直接搬用,而应该是对教材的合理翻译,把教材里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点,翻译成学生能够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点。导学案还应该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四、总结
由教学实践可知,使用导学案进行专业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利用现有的认知水平,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发展到新一级的认知水平,学生凭借导学案的文本,可以进行有效的预习、探讨和巩固。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导学案作为教师导、学生学的载体,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除了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技巧外,更大的功夫还是在课外,只有编制出了优秀的导学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亚军.学案导学法: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性实践[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
[2]张慧 孙瑶.中学教学案例指南[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7.
[3]赵加深.学案教学设计[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