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于物质资源缺乏、经济条件有限的地区,乡土艺术教育逐步受到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乡土艺术精髓流传至今,拥有不可泯灭的民族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乡土材料多重利用,实现共享资源;(2)打造精品课程,创建幼儿园乡土艺术课程资源库;(3)勇于创新,探究灵活多样的乡土艺术特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乡土艺术;乡土艺术特色课程;课程实施
一、幼儿园乡土艺术课程内涵
自21世纪以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自主开发权利的增加,幼儿园课程越来越侧重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探索与发展地域特色教育,并开发了一系列园本特色课程。裴娣娜教授认为:“乡土教育在我国是一个特指概念,指以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本土的自然、人文、历史为教育资源,采用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1] 幼儿园乡土艺术是指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和幼儿的兴趣出发,对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进行筛选与整理,选择具有生活性、合理性、审美性、可操作性和可传播性的乡土艺术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容。[2] 其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民间美术(如民间绘画、手工编织、泥塑等);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曲艺、童谣等);民间舞蹈等。
二、幼儿园乡土艺术特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制定缺乏全面性和灵活性
幼儿园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课程目标把握不够准确,缺乏目标生成性的意识。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主要从活动的可操作性入手,目标设置趋于幼儿技能的提高和方法的掌握,对乡土艺术特色课程激发幼儿的家乡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特殊情感的目标体现较少。
(二)课程资源意识不足,开发的乡土艺术内容类型单一
幼儿教师在发掘资源、利用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师在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一些本土特色资源视而不见,只侧重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对乡土音乐舞蹈资源不够重视。[3] 第二,教师未受过专业的训练。对乡村生活不了解,也從未受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不知道怎样选择和利用乡土艺术课程资源。个别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强,还停留在任意拼盘、照搬模仿的水平,其创建的班级特色远远落后与平行班级。
(三)课程实施途径不完善
具体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架构的活动主题网络过于粗糙,穿插的内容比较肤浅,虽然有了横向骨架,但是在纵向与各活动领域相结合及拓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另外,特色课程单轨发展,缺乏整合性。在活动中,教师多侧重艺术、健康领域内容的建构,对语言和社会方面、科学方面涉及极少,反映出乡土艺术课程开发层次处于较低水平。
三、幼儿园乡土艺术特色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乡土材料多重利用,实现共享资源
幼儿园乡土艺术特色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幼儿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制作和创作的作品,可以巧妙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实现多种材料的共享。例如,在美工投放的绳子、沙包、易拉罐制作的高跷等资源,可以在游戏区、户外活动中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打造精品课程,创建幼儿园乡土艺术课程资源库
幼儿园应该建创建幼儿园乡土艺术课程资源库,将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存入资源库中,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资源库分别建立网络资源库和非网络资源库两种形式,按照乡土艺术课程的类型,分类存档,便于教师日后方便提取。创建幼儿园乡土艺术课程资源库,教师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源、搜集的心得、课程开展的过程、教师和幼儿的作品等录入资源库。
(三)勇于创新,探究灵活有效的乡土艺术特色活动
幼儿园在组织主题活动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索,第一,以乡土艺术为主体,整合五大领域。第二,其他领域活动渗透乡土艺术。例如,幼儿园在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时,在健康活动中融入民间童谣、歌谣等资源,让幼儿在锻炼身体和游戏活动的同时,初步感知乡土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裴娣娜.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10(1).
[3] 吴志芳. 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夏云川(1993.05-),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