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 钟凌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时代发展趋势下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而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地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与束缚,打开老师与幼儿新世界的大门。同时,利用互联网还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使得家园合作更密切,通过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幼儿园;家园共育
引言
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质量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幼儿教师要积极创新家园共育新模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家长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配合下,为幼儿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下面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一、信息化背景下家园共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挑战
信息化时代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园培训中关于信息化的培训基本没有,园内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意识,但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高。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家长之间进行网络交流和网络运用。幼儿园教师是家园共育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成员,在家园共育中起主导作用,幼儿园有必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素养的相关培训。
(二)对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出挑战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及时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意识,真正高效的让信息化的优势服务于幼儿园的家长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对新型信息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开发意识水平。例如往年幼儿园大班组开展《春天》主题活动时,班级都会组织开展“我是小小摄影师”活动,小朋友们虽然宅在家中,无法外出,教师和幼儿也无法聚在一块儿,这个幼儿园的传统活动可能无法开展了。但是大一班的教师却利用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幼儿作品,组织家长和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如果不是因为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这样有意义的家园共育活动也就不会被发起。
二、幼儿园“互联网+”家园共育模式教育策略
(一)搭建家园学习网络,创建多元化亲子活动
现代社会亲子间的互动交流由传统家庭聊天、外出游玩,发展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亲子益智游戏、网络学习、亲子阅读等多种方式。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网络平台的创建为亲子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多元化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提倡在家庭中以親子阅读的方式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讲述图片内容,在阅读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为了帮助幼儿提高社会性交往能力,克服在集体面前表达的胆怯心理,可以在班级中组织“早间新闻播报”活动,每天请3~4名幼儿在班级中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园内外发生的事情,教师将这一过程录制成视频在班级群中分享,家长们不仅可以了解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还可以为播报活动主动提供资源信息,彼此实现实时互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自信心,获得了荣誉感。
(二)巧用现代社交平台,开展家园共育
巧用现代社交平台是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校园公众号的方式,可以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微信群和QQ群的独立性、同步性特点,为家园共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情况通过微信群传递给家长,还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与家长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从而实现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校园公众号可以分享幼儿园内的各项活动情况,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办园动态,也可以下载相关重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家园共育目标的实现。校园软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专属功能,比如智能考勤、建立幼儿成长电子档案、公示校园食谱、发送幼儿园的相关通知等,这是实现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让小朋友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使得画面感更强烈,色彩更为丰富,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加深幼儿的印象。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教导小朋友注意防范一些自然界以及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伤害,如雷击、电击等。但这种伤害不可能通过实践来展示,只能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主题的动画播放,更直观地展示雷电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威力。再结合课堂上孩子的表现和反应进行引导,教会孩子基本的防护方法。
结束语
总之,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利用互联网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共同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付出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玲.“互联网+”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2020(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