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崔潇婷,时菲菲,黄 陈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众所周知,社会的高速发展依靠技术的社会化,技术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大量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但据统计,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缺口约2200万。而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正是向社会输送适应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高技术技能的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入时代内涵,融入“科学素养”,真正实现“中国智造”。
美国教育家柯南特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科学素养”这个概念。科学素养不仅是科学世界的重要构成,而且是应对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青少年和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应重视科学素养的教育与养成,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很多高校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里都强调了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以符合当下社会所需,对于高职院校,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极具挑战性。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因此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获得。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类课程。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除了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即课程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除了强调认知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要考虑意识方面、行为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药物化学的学习中培养认知、行为和意识三方面的科学素养是笔者教学中一直研究的课题。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第一主阵地。课程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类药物的发展、药理作用,能掌握药物的结构类型及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能了解典型药物的合成方法,能根据药典内容进行药物的化学鉴别和药物稳定性试验。由于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化学知识储备不足,药物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2]。
以局部麻醉药为例,线上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局麻药的结构分类、常见药,官能团的变化所带来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药效的改变。线下教师可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局麻药的发展即药物可卡因到利多卡因的演变过程,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体会到药物发现的艰辛与曲折,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打下基础,为国家医药的发展作出贡献(表1)。
表1 局麻药的发展历程
同时结合药物化学课程特点,教学过程需要紧扣学科前沿,双师型教师可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授人以渔,提高学生对药物化学和新药研发之间的联系的紧密性的认知,药物化学为今后从事新药研发岗位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同时奠定了其作为药学专业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教师亦要厘清经典理论知识与学科前沿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介绍科研前沿和教师科研成果的情况,导致学生既得不到学科前沿的视野,也学不透经典理论知识,既得不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没有获得科学素养的养成。
在药物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以及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以探索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3]。仍以局麻药为例,性质实验验证了局麻药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局麻药的历史演变过程,官能团的变化带来药物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的改变。对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对今后从事药物的调剂、储存和保管及临床应用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同时,了解麻醉药存在滥用现象,培养学生合理用药意识,养成严谨的职业素养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再以化学治疗药为例,在磺胺醋酰钠合成实验中,对实验工艺进行了的优化和创新,发掘学生创新能力。近8个课时的实验室合成过程,学生克服了实验时间长、关键控制点多、实验收率低甚至可能失败而告终等困难,深刻体会新药研发的艰辛,有利于学生意识科研素养的养成,为今后努力成为一名药物研发人员的基本素养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行为基础。
再如在学习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中,认识到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的神奇故事,药效明确,新疗效也不断被发现,老药新用,降低了安全性风险,并且有确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可参考,只需要验证其对于新适应症的有效性,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开发风险。学生认识到老药新做的价值,既拓宽其研发思路。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中医药现有资源,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
作为药学教育核心课程的药物化学,如何回归并提升其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教学中依托药物化学史资源让学生体悟药物化学学科价值,让学生感悟药物化学的理性之光。在讲授药物研发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良好的人格让学生产生责任担当与使命[5]。紫杉醇别名红豆杉醇,是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极大青睐,每提纯1 kg的紫杉醇需要砍伐2000棵以上、生长超过50年的植株,耗费的人工也是难以计数。紫杉醇价格也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而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药物化学家的努力,这样的社会寻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唤起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感。
在概述讲解时,组织学生讨论2018年的收视率极高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这部影片中“天价药”格列卫引起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化学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印象产生是他的神奇性和艺术性。利用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药物不良事件热点话题,促进师生良好互动,使学生在积淀中自觉加强理想信念[6]。组织学生课前讨论、发言,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后形成报告小结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化性质、鉴别、临床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总结归纳该类药物使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动态,重点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所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时代使命。
药物化学由于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实践操作的繁杂性和严谨性,对我们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职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但科学素养的形成在药物化学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导航和引领作用,也为今后从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药物化学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既有阿司匹林这种百年老药的烂熟于心,还要时刻关注解热镇痛新药的研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