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
——以陕西省白河县为例

2021-02-23 09:37黄路阳孟贤亿郭郁鑫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黄路阳,孟贤亿, 郭郁鑫

(1.安康学院 教育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2.白河县茅坪镇中心小学, 陕西 白河725806)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初中和小学,凡是具备基本食宿条件,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学校。包括全寄宿制学校和走读与住读混合型学校。”[1]29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随着国家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快速发展,“调研数据显示:寄宿制学校已成为中西部农村学校主体”[1]109。刘欣(2006)认为贫困地区、山区农村大力举办寄宿制学校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山区义务教育的健康长足发展,减少辍学率、流失率,巩固义务教育的现有成果;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从而有助于孩子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 杨润勇(2009)通过对中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发现:学校普遍存在“人满为患”“条件简陋”,教育教学管理“难度陡增”,教师普遍“身兼数职”,学生普遍反映“生活单调”等问题[3]。李钰、白亮(2017)基于甘肃省S县的调查与分析,发现西北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办学条件不容乐观,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足,教师队伍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学生亲情缺失和课余生活单调等问题[4]。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作,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状况如何,是值得探究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研究聚焦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通过调研发现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选取陕南秦巴山区白河县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10月进行了调研。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全县行政区划分为11镇、100余个行政村(社区)。白河县因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在西部贫困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研究方法。课题组收集了调研学校的相关文献资料,到农村寄宿制小学和非寄宿制小学进行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召开了小型寄宿学生座谈会,发放自编问卷。发放学校领导问卷10份,回收10份。发放教师问卷25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42份,有效问卷率96.8%,其中寄宿制小学教师199份,非寄宿制小学教师43份。发放寄宿制小学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3份,有效问卷率98.8%;发放非寄宿制小学学生问卷204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率96%。

一、 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体系基本建成,寄宿生占到同年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

白河县全县行政区划分为11个镇,除去城关镇,农村镇就有10个。其中1个农村镇因为集中安置移民搬迁到镇附近的社区,学生普遍可以就近入学,没有建设寄宿制小学。余下的9个农村镇均建设有寄宿制镇中心小学或村寄宿制小学,有的镇保留有个别教学点,如M镇有1个镇中心小学,2个村完全小学和4个教学点,镇中心小学和村完全小学都已建成寄宿制小学,4个教学点实行走读制。在此次调查的寄宿制小学3-6年级共593名小学生中,寄宿学生286名,占48.2%,走读学生307名,占51.8%,寄宿小学生接近一半,寄宿制学校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解决了学生家校距离远的问题,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白河县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留守儿童多,学校布局调整后部分学生家校距离变远,寄宿制解决了学生上学(回家)路程远、时间长的问题,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M镇中心小学最远的服务范围距学校20公里,T村小学最远的服务范围7公里,小学生家校距离超过3公里原则上应该寄宿。调查数据显示寄宿制小学中寄宿学生的步行上学(回家)时间明显长于走读学生,表明居住距离更远。寄宿生中步行上学(回家)时间在1小时之内的占寄宿生总人数的78.9%,有21.1%的学生步行时间超过1小时,甚至有3.9%的学生步行时间超过3小时。走读学生中步行上学(回家)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占走读学生总数的93.7%,没有步行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说明走读学生的家校距离更近(见表1)。家校距离远、步行时间长是小学生选择寄宿的重要原因。

表1 寄宿小学生和走读小学生家校距离步行时间

(三)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寄宿制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

白河县虽然是深度贫困县,但县委和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教育,2015年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良好。调研数据显示,593名寄宿制学校学生中,认为学校教学条件非常差的学生占1.9%,较差的学生占0.5%,一般的学生占5.7%,较好的占24.8%,非常好的占66.9%,系统缺失1人,占0.2%。199名寄宿制小学教师中认为学校教学条件非常差的教师占0.5%,较差的教师占1.0%,一般的教师占29.1%,较好的教师占54.3%,非常好的教师占15.1%(见表2)。寄宿制小学都有砖混结构的教学楼,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必要的功能教室,符合条件的运动场。

表2 寄宿制小学学生和教师对学校教学条件的评价

(四)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卫生条件,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为学生提供卫生、营养、可口的伙食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各个学校建设了标准化食堂,为了加强管理,县教体科技局统一采购粮、油、肉等大宗食品,学校负责采购蔬菜,寄宿制小学伙食的卫生、营养、花样都得到良好的保障。寄宿制学校早餐为馒头、稀饭或菜汤,午餐供应多为米饭,配有一荤二素一汤,晚餐供应米饭或面条。通过与寄宿小学生座谈,了解到除个别学生觉得学校伙食没有家里好外,多数寄宿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伙食要比家里好。寄宿制小学教师认为学校食堂条件非常差的为0,比较差的占2.5%,一般的占29.6%,比较好的占50.8%,非常好的占17.1%。寄宿学校的伙食得到了多数师生的普遍认可。

2.部分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住宿和洗漱条件

课题组现场考察的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都建设有砖混结构生活用房,学生宿舍面积为16平方米左右,没有住20~30人的大宿舍,学生宿舍配备架子床,无大通铺现象,基本能够实现1人1铺,个别学校存在2人1铺的现象,部分宿舍配备储物柜。学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饮用和洗漱热水。镇中心小学有淋浴设备,基本能满足学生洗澡要求。村小学无淋浴设备,学生回家洗澡。学校建设有冲水标准化厕所。寄宿制小学教师对学生住宿条件评价为非常差的占1%,比较差的占9.5%,一般的占39.7%,比较好的占41.2%,非常好的占8.5%。

(五)发挥教学和管理优势,提高了寄宿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比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具有规模效益,教学条件更好,师资配备更齐全,管理更规范,学生学习时间更长,还有教师的课外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学者研究西部五省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学业成绩,结果显示寄宿制对提高学生成绩有积极影响:“小学四年级寄宿生数学成绩显著优于四年级学生总体,学校适应性也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四年级寄宿生与学生总体的语文成效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但四年级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不及该年级学生总体。”[5]调研数据显示,57.3%的寄宿制小学教师认为寄宿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著高于认为寄宿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18.1%的比例;45.2%的小学寄宿制学校教师认为寄宿有利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高于认为寄宿不利于小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比例38.1%。本课题组统计了某镇中心小学3-6年级寄宿生和走读生语言、数学、英语平均成绩的差异,发现寄宿生平均成绩从3、4年级略低于走读生,到5、6年级略高于走读生,虽然差异不显著,但也说明寄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正面的积极作用(见表3)。

表3 小学3-6年级寄宿生和走读生语言、数学、英语平均成绩的差异

(六)实施寄宿学生资助政策,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寄宿是否增加学生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是社会、理论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认为寄宿给原本就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增加了更大的经济压力:“从个人角度看,寄宿制读书会增加额外的生活费用,比如在家就餐与在学校入伙的生活费差距、新增的寄宿费以及交通费等。”[6]课题组调查显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4元,保证了全体学生午餐的费用,小学贫困寄宿生每生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基本能够支付早餐和晚餐的费用,非贫困寄宿生需要缴纳生活费用,据实结算,费用每学期在500元左右;国家免除寄宿费,学生家庭不用承担寄宿费;寄宿生要额外承担交通费,寄宿学生周末回家和返校主要是家长接送和乘坐班车,家长接送不会产生费用,乘坐通村班车的费用也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寄宿不用家长做饭,学生父母可以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家长甲说:“寄宿的话,肯定是减轻了经济负担,因为啥呢,走读的话,吃饭每天回来父母得给他弄,寄宿后,父母该干啥干啥。”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寄宿明显增加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寄宿生占寄宿生总数的9%,认为寄宿减轻和明显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寄宿生占寄宿生总数的73.8%(见表4)。

表4 寄宿与家庭经济负担关系调查表

二、 农村寄宿制小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经费紧缺

经费紧缺一直是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寄宿生增加的200元/年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主要被用来购买寄宿生的床铺、储物柜、洗漱用具等物资,支付学生住校产生的水费、电费和聘用人员工资,经费十分紧张。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8-05-02)[2020-07-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白河县积极落实文件精神,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经费困难,保证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但因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仍不能满足学校的要求,政府购买服务拨款不足部分学校需要从事业费中解决。

(二)部分学校生活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1.就餐条件较差

我们调查的寄宿制学校基本都有餐厅,但餐位紧张是普遍的现象。某镇中心小学,有一处同时容纳300人就餐的餐厅,但在校生约有1200人,导致中午学生要分批次进入饭堂就餐。某镇中心小学学生冬天还在开放的大厅中就餐,就餐条件十分简陋。

2.住宿条件较差

所调研的寄宿制小学基本能够做到1人1床,但16~18平方米的宿舍,双层架子床本应最多住8人的房间,住10或12人的现象还很普遍,床铺基本占满了整个房间,显得十分拥挤,不利于学生生活和休息。有教师表示,宿舍不够,非常拥挤,因为人多,宿舍环境较差。

3.洗浴设施不足

镇中心小学基本建设有洗浴设施,但条件简陋,多为宿舍楼内厕所改造,且沐浴喷头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洗浴的要求。某镇中心小学洗浴热水无法同时供应男生和女生宿舍,导致男女住宿生要分天分时间段洗浴,天气凉爽时还能满足需要,夏天气候炎热,小学生又爱活动,住宿拥挤,不能每天洗浴,无法保证学生个人卫生和身体健康。村完全小学B校,学校面积较小,有简单的食堂,无洗浴设施,学生只能周末回家洗浴。有教师谈到学校无固定洗漱场所,学生冬天洗漱较冷等问题。

4.学校运动、娱乐设施不足

大部分的学校娱乐设施仅仅是操场上的几张乒乓球桌,或校内只有两个篮球框,有一片小型的水泥空地供学生课余时间休闲娱乐。学生几乎每天过着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课余生活很单调。

(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师工作和生活负担较重

教师不足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编制短缺,学校不能满编,学校教师不足。因为各种原因,学校教师缺编,不能及时补编,导致教师缺乏。我国现在的教师编制是按师生比配备,但农村寄宿制小学,特别是村级寄宿制小学,班额较小,教师需要带几门课程,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2.生活教师严重缺乏。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每200名寄宿生需要配齐1名生活教师,亦称宿管教师。现实情况是各学校基本没有配备生活教师,学生生活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缺乏生活教师,严重加大了专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和生活负担,是寄宿制学校教师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甚至导致教师对招收寄宿生有抵触情绪。调查显示专任教师中专职任课教师占66.3%,兼职生活教师的占33.7%,认为招收寄宿生加重工作负担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3%,明显加重工作负担的占30.7%。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负担本来比非寄宿制学校要重,现在兼任生活教师,要管理学生的生活、健康、安全,晚上还要查房,工作和生活负担均很沉重。许多教师反映:“教师的工作量重,24小时不能离开学校”“教师太少,教学及管理寄宿生让教师24小时神经绷得太紧,教师负担太重”“为了工作顾不上个人家庭”。

3.后勤服务人员缺乏。学校的医务室、食堂、门卫、清洁都需要人,但是没有编制,由于经费有限和各种用工制度限制,学校聘用有一定困难,导致人员不足。

(四)留守儿童较多,教育、管理难度大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第二大难点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7]白河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经济落后,农民外出打工比例大,留守儿童多,寄宿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一定比例。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占寄宿制小学3-6年级学生总数的28.7%,略低于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的29.11%[8],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占寄宿小学生总数的36.7%,比2013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小学中留守儿童占总寄宿生的46%低9.3个百分点[1]137。以上数据说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数量较多。小学生年龄小,父母外出打工,过早离开父母,缺乏亲情温暖,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很多孩子非常孤独,这些都给小学生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困难。除心理健康问题外,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加重了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负担。

(五)部分家长推卸责任,学校监护责任加重

调查中,教师和学校领导普遍反映部分寄宿生家长素质差,缺乏责任心,错误地认为,学生在学校住宿,教育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学校。“据调查,贫困地区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35%。6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教育的全部责任在学校和老师。”[9]这部分家长平时疏于对孩子的联系、关心、教育,孩子生病、甚至住院都不到学校来,还说有老师管就行,学校又没有配备校医,教师要送学生到医院就医,还要承担应由家长承担的陪伴、护理职责,工作负担重,学校有时要垫付医药费,还要承担学生的健康责任,责任太重。

三、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与前期研究结果比较,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食堂实现标准化建设,食品安全和质量得到保障,学生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减轻了住宿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但是,一些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经费紧缺,就餐、住宿、洗漱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生活工作负担重。同时出现了部分家长推卸责任、学校负担重的新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办好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8-05-02)[2020-07-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正如一位教师说,寄宿制学校对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有利,要想办法办好。

(一)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

住宿拥挤、洗漱不便和就餐紧张是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建设立项,为寄宿制学校建设符合需要的宿舍、浴室和餐厅。通过县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解决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用工紧张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校的经费紧张问题,而且还可以减轻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负担,从而有利于学校集中精力认真办学。

(二)制定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条件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如寄宿生的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短板。学生住宿紧张、拥挤,浴室不能满足基本要求,餐位不足,文体活动缺乏必要的场地与设施。陕西省政府应依据国家政策,参照其他省市标准,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尽快制定“陕西省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通过政府加大建设立项投资及学校合理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为寄宿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卫生条件。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缺乏是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任课教师身兼数职,工作时间长,负担重,压力大,工作上导致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生活上导致教师家庭得不到照顾,缺乏幸福感。应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二是学校规定的编制人数应尽快配齐,不能有编不进;三是尽快足额配齐生活教师,以及其他后勤服务人员;四是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有关规定,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让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五是完善对在农村学校从教的各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给予特殊津贴制度,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留住优秀教师。

(四)注重心理健康和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寄宿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设立,原初的目的是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远的问题,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承担了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料的问题,留守儿童占到寄宿学生的近40%,学校不能仅着眼于让留守儿童有学上,有较好的学习成绩,还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加强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寄宿制学校教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其次引导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再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后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寄宿制小学要把留守儿童在校的住宿生活看成是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机会,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就餐习惯、卫生习惯、团结互助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不仅为学校、教师的管理减轻负担,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针对部分学生家长存在“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的错误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自觉开展家庭教育,多与孩子联系沟通,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主动减轻学校的教育、管理负担。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帮助他们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此外,还需要“加快建立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乡镇、街道、学校三级协同组织的家教指导体系,建立具体到一家一户的家教指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父亲课堂’‘隔代养育’等家教指导组织”[9]。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中学寄宿生课外时间管理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