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呼吸道护理

2021-02-23 06:09闫雪莉
医药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肺静脉异位插管

闫雪莉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外科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18)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肺静脉未能直接与左心房连接,而与右心房或体静脉系统连接的先天性心血管异位症。该病症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随着当前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术后护理的加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死亡率显著降低[1]。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大多年龄较小、体重轻,手术前的左心房系统发育差,肺静脉淤血,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来支撑心肺功能,由于机械通气的时间长,肺部感染风险度也会提升,因此在手术后采取呼吸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2]。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给予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呼吸道护理效果的观察,探讨呼吸道护理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现将具体数据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患儿7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成两组。对照组(n=35) 男24 例,女11 例;年龄12 天~9 岁,平均年龄(3.2±1.4)岁;体重2.9 ~21 kg,平均体重(7.1±1.3) kg。研究组(n=35),男25 例, 女10 例;年龄15 天~10岁,平均年龄(3.4±1.2) 岁;体重3.0 ~20 kg 平均体重(6.9±1.4) kg。70 例患儿都经过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明确诊断,根据完全性肺静脉引流分型来对两组患儿进行分类;观察组心上型19 例,心内型8 例,心下型5 例,混合型3 例;对照组心上型17 例,心内型9例,心下型6 例,混合型3 例;两组均合并房间隔缺损。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确诊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②患儿没有进行过其他手术或药物治疗;③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②诊断后不符合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②接受过其他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儿;③合并其他心肺、传染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术后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患儿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呼吸、神态和血压等,一旦有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告知患儿家长。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护理方法等简单告知患儿家长,避免影响患儿机体恢复。

研究组患儿采取呼吸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气管插管时的呼吸道护理:①固定好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或脱管。因为患儿的气管短小狭窄,因此气管插管插入气管中的留置要更短,患儿在躁动的时候,容易导致气管插管移位或者脱落,致使窒息等意外发生。所以,在护理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患儿的头部摆放,避免其过伸、过弯、摇头晃脑以致插管脱落。患儿在矫治手术后,要马上拍摄床边胸片,固定插管位置于T2 下缘—T4 上缘,用粘性强的3M 胶带固定住,在胶布尾端记下时间和深度。每次换班的的时候要仔细听诊患儿双肺呼吸音状况,检查气管插管位置和胶带记录,把插管位于门齿或鼻缘的刻度记录于记录单上[3]。②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来进行呼吸及参数的调整,以此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的肺血管应激性高,容易对酸中毒、缺氧、肺不张等各种因素刺激产生激烈反应,使得肺动脉压力突然升高,引发肺高压危象。本组患儿均选择seiver-i/s 型呼吸机,通过容量控制压力调节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来支持辅助患儿呼吸。轻微过度通气,设置潮气量8 ~10 mL/kg,吸入氧浓度40% ~60%,呼吸频率30 ~40 次/min,保 持PCO230 ~ 35 mmHg,PO280 ~ 100 mmHg,加用呼气末正压4 ~8 cmH2O,静脉泵入米力农0.2 ~0.6 μg/(kg·min)。在30 分钟后复测患儿动脉血气,并依据血气指标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拔除气管插管后的肺部护理:拔除插管后,20 h 内密切关注患儿的神志意识、呼吸频率、呼吸节奏规律、呼吸深浅、双侧胸壁的起伏是否相对称、口唇颜色等。脱机6 h 之后可以正常进食,对于状况良好,吞咽没有呛咳的患儿,可使其自行吃奶;对于状况不佳,无力吸吮且会咳呛的患儿,使用胃管注入食物。拔管之后,还要增强肺部体疗,定期给患儿翻身拍背,患儿的年龄都比较小,不会主动配合咳痰,这时可以使用吸痰器放置于其鼻咽部,刺激其咳嗽、咳痰,并吸尽鼻咽部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应该根据医嘱进行气管内吸痰操作。对于严重哮喘的患儿,可以使用加热湿化器来加热湿化吸入的较高流量氧气,这样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与低氧血症。

1.3 评价标准

对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评定:呼吸道基本恢复,患儿康复出院,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显效;患儿呼吸道改善明显,但需要延长出院时间,予以进一步检查,待无任何问题后再出院,符合上述阐述即为好转;患儿治疗护理无效后死亡,包括肺部重度感染、呼吸衰竭等,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无效。

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服务及时性和沟通技巧等,问卷满分为100 分,根据评分分设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85 分,相对满意:84 ~60 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3.0 软件,组间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患儿家长术后满意度评定用n(%) 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为77.14%,低于研究组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35,n(%)]

2.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68.57%,低于研究组的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35,n(%)]

3 讨 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异位病症。患儿在胚胎发育控制时,肺静脉未和肺静脉原基相连接,而是和内脏静脉相连接,以至于一部分或者是全部的肺静脉开口于右心房,血液会通过腔静脉系统,注入到右心房中。根据该引流入右心房的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心上型,约占45%[4]。该病症的病情严重且复杂,死亡率高。手术治疗作为目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症唯一的治疗方法,其过程复杂,术后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必须对其采取呼吸道护理干预,严格监控其各项指标,才能有效预防与解决肺动脉高压危象等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5]。

本次研究是在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气管插管时与拔除气管插管后,对患儿开展不同的护理干预,并评估给予不同护理方法的愈后情况,发现对照组患儿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家长术后满意率也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开展呼吸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呼吸道状况,加快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

猜你喜欢
肺静脉异位插管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单中心球囊冷冻消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标测和再消融治疗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个性化方案治疗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