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梅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新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水平,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此后,全国高校把"三全育人”理念确立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探索,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提出有效方法,建立新的工作方法、思路、维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有用人才,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
(一)全员育人
从人员角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人员共同形成有效的育人协作机制,单靠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高校员工树立育人责任意识,主动融入到就业指导中,寻求校内外多方面的支持,形成就业指导课程的合力,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
(二)全过程育人
从时间角度,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就业,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关系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握每个阶段的特点,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才能提高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活每个阶段,制定符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指导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化。
(三)全方位育人
从空间角度,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多方式、多维度、全方位展开,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新的教育载体开展实践教育,以課堂为主渠道,以课外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共同培养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只有通过拓展学习实践渠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持续性、系统性。
综上,“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就业指导课程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需要构建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模式,才能达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双重提升的实效。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时间局促,缺乏系统性
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很多是从毕业季真正集中开始,在学生忙于择业、考研的时候,开展的指导、宣讲,学生很难真正静心聆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业指导课程时间局促,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自身素质的效果,收效甚微,不能真正实现全程化指导,全程育人的目标。
(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多注重理论性,普遍讲授就业理论、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正确引导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择业心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的培养。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应针对不同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及时沟通反馈,不断调整,不断更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形式“普遍化”,缺乏个性化,方法单一。缺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指导。普遍性地通过会议传达就业思路,安排相关工作,与学生专业结合不紧密。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形式固定化,缺乏创造性,注重学生就业率提升,缺乏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指导,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与就业心理压力的辅导,以及体验式就业训练等。
(四)就业指导课程队伍较杂,缺乏专职化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队伍比较杂,多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职辅导员等,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没有相关的就业指导资格证书,对企业市场需求也了解不深入。就业指导本身要求高,需要有一线工作经验,对就业政策理解到位的授课老师,由于授课老师需求量大学生班级多,专业师资不够,难以实现专职化。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索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结合高校现有的工作实际及就业形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理清工作思路,初步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指导的工作模式。打造“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即优化就业指导队伍,实现就业指导阶段化,搭建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的总体思路。
(一)优化就业指导课程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
不断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只有整合出一支具有全员育人理念的专业化指导服务团队,才能提升就业指导整体水平。邀请校外知名教授、优秀毕业校友、优秀企业家等人员来共同促进就业指导课程,配备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就业指导老师。此外,对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定期集中专业培训,鼓励就业指导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提高教师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2.建立院级就业指导服务团队
成立就业指导课程团队,分工合作,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就业指导章程与计划的制定,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导向;专业老师负责专业指导,实践实训的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辅导员负责学生就业心理、择业观及就业信息的发布反馈等,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优秀的校友提供榜样示范的引导,发挥成功经验的借鉴作用,形成合力,全员参与,共同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团队化。
(二)就业指导课程分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
1.關注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引导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初来大学的迷茫期,树立明确的目标,结合个人特点与实际,制定合理的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坚持思想引领,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2.加强中间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二、大三是大学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此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择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大二,学院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巩固专业思想。大三,学生会面临考研、就业等人生选择的分化。这一时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活动,做好个体指导,帮助学生做出适合人生发展的选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就业实力,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毕业生就业能力与技能的提升
毕业阶段是迈向社会的转折点,毕业生将面临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考验。
首先,针对毕业生强化就业技能的培训,带领毕业生到学校培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其次,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大,容易出现择业、就业焦虑,做好毕业生心理帮扶,帮助其缓解就业压力,消除心理不适。最后,积极构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
(三)就业指导课程全渗透,实现全方位育人
实现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完善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工作科学系统化;努力搭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指导课程信息化;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营造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课程氛围,共同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1.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工作科学系统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将普遍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分阶段、分类别、分专业设置符合学生特点与发展需求的课程,针对刚入学的学生普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等课程。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到校外企业、相关事业单位参观学习等,为学生打造多层次、多方位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
2.搭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信息化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向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转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学业指导相结合的网络平台。传播学习方法,介绍就业技能,促进学生交流经验,宣传成功的学习典范、就业案例,搭建学习与就业共享的平台,打造集学习交流、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于一体的网络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工作信息化。
3.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帮助学生实践中成长
就业指导课程,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就业理论知识、宣讲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等活动,还应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总结、提升。实践、参与、演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实践训练,开展暑期实践实习,日常组织专业相关就业知识讲座,举办求职简历制作比赛,开展工作礼仪,职场人际关系等讲座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素养,拓宽就业视野,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学生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要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指导的工作模式。坚持全员参与,形成育人合力;全过程渗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全方位指导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4-8
[2]张业平,宋理玲.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叶任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1):129-132.
[4]武贵龙 .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 (高教)2018(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