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丽
摘要:在大众视野里历史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情境教学不断开始活跃于初中历史课堂,也在提倡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可以给历史课堂带来许多的魅力,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情境教学;历史课堂; 作用;弊端
一、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最优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又增加了整个课堂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讲授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可以设置一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情境目标,可以先设问:人从何处来? 让学生从未知处着手.教师的语言是情境教学的重点,一起带领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教师继续将空间留给学生,请学生表演“北京人”的一天,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思考当时北京人生活的地方有众多野兽,环境的恶劣,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考古和科学的乐趣,并且对当下的生活感到通过这样的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下子就把学生兴趣提起来,集中来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境教学通常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巧妙的课堂设计,氛围的烘托,语言的突出,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较为接近现在生活的历史场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其置身其中去了解历史,去深度体验历史情感,积极主动地思考,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的弊端
(一)不利于深度理解知识点
我现在的教学对象是县区的学生,他们在初中以前基本甚至几乎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历史知识,很基本的历史常识也都没有储备,历史知识很是匮乏,而他们又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通过影视剧和游戏,至多知道几位历史人物,但也没有更深层次的去了解人物历史,这就给情境历史课堂带来一定的阻碍。在讲授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时,这一课原本可以用一篇自己编写的历史短剧很惟妙惟肖的通过表演完整的呈现出本课的所有知识,因为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架构问题,在学习第一子目时选择了讲授的教学方法。在第二个子目时开始用了情境教学。提前找了几位愿意上台表演的同学,提前熟悉小剧本,总体课程下来,的确是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对秦始皇采取的巩固措施中文化、经济、交通以及军事掌握较好,但在政治方面的中央集权制度听得一知半解,通过后期的知识巩固发现,同学们基本上对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里的地方制度(郡县制)混淆着用。课后经过了解以及课堂中的关注,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认真的看同学的表演,学习氛围很轻松,但当我进行知识点总结时,学生很难从情境中抽离出来紧跟我的进度,导致出现了学生的“避重就轻”。就拿本课的中央集权制度本是难点和重点,但是学生在情境式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秦始皇这一称号的来源,同学们原本就没有历史知识的基础,加上又没有紧跟老师,最终不能深度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二)不利于提高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学效率
情境式教学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情境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但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或者说情境式教学只是调动了学生的课堂观看度。
情境教学对于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和配合其他同学的表演时,通俗易懂的理解知识并且熟记知识。但情境教学不能做到让全班的同学都有角色扮演,不能做到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让大部分同学只能做旁观者,做不到参与者。只有极小部分学生发挥了在课堂中的主體性。
情境教学降低了教学效率。一节历史课只有四十分钟,一个星期只有两节历史课,总体来说,一课就是一个课时,而情境教学,一课需要两个课时,学生表演后,需要教师再次进行所有知识的总结和引导学生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上课效率。
三、结语
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能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适当的情境设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情境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来说存在比较明显得弊端,学生的不能理解知识,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情境教学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谨慎用之。
参考文献:
[1] 李国荣.新课改下如何高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社会科学 :引文版,2017(3).
[2] 龙琪.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研究.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