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艺术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分析

2021-02-23 22:36林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体育课思政体育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当下响应国家号召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的背景下的重要举措。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前进的重要动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对艺术高校体育课程特征、艺术高校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艺术高校体育课是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未受到像专业课一样的重视;体育教师每人都有专项,专业性较强;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多依靠课堂教学,形式较单一。艺术高校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通过拓展体育教师的思政能力,提升教师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系统的体育特色思政教育体系,达到优化课程教育思政的目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与体育课程可以达到育心、育志、育行、育性的目的。

一、艺术高校特征

艺术高校属于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性强、艺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较为自由、个性、开放。

1、教师和学生特点

艺术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按照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招聘,因此虽然教授体育课,但是均为专业体育院校或综合类院校的体育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教师在入职后均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且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老带新”教学指导,教学水平符合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后方可通过试用期;每位开课教师以自己本专项为主,尽量不跨专项教学。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但缺乏理想信念、个性鲜明但集体观念淡薄、自我意识突出但组织纪律性不强、重视专业学习但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教育主张个性培养,在学习过程过中,过分追求个性张扬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形成了脱离现实、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1]。部分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理解和分析能力差,且没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组织性、纪律性不強;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追求自我和个性的发展,因而在行为上较为自我、散漫和随意[2]。

2、艺术高校体育课特点及课程目标

艺术高校的体育课性质为公共必修课、修课时间较短共两学年四学期、开课的运动项目较齐全、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相对较低、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3-4]。

大学体育课程总目标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5]

从资源配置来看,体育教师、体育场馆与学生学习存在不平衡,为学生配置了专业教师、专业的场馆和设备,但是没有达到学生重视、参与并合理利用的目的;从大学课程总目标来看,内含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要求,如“合作精神”“责任感”“积极、乐观开朗”等的要求。

二、体育课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分析

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活动蕴含着人文情怀、进取精神、团队意识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追求。对于艺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来说,这是独特的隐性资源。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人文情怀、规则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世界比赛颁奖时会播放冠军所在国家的国歌,运动员会流下激动的泪水、多年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同时他们也会骄傲地说为祖国争光了,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就是爱国的最真实表现,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我们也会被冠军的爱国情怀所吸引,深爱自己的祖国;在普通比赛中,运动员会有为俱乐部争光、为学校争光等,体育赛事充分的体现了爱国情怀、人文情怀。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加入运动员爱国情怀的要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任何一项比赛中都有其特定的竞赛规则和竞赛规程,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竞赛规整的要求。在体育课的比赛阶段,教师给学生讲授竞赛规则时,要充分强调该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产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意识。通过训练与竞赛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爱国情怀、人文情怀、规则和守法意识得到了加强,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或非集体但需要配合的项目中需要相互配合,如篮球、足球、排球、啦啦操、体操等的集体性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的双打非集体性项目。需要彼此配合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学习中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同时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建立与他人、与外界建立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

在体育比赛中,每个项目金牌只有一个,而所有运动员参与比赛的目的都是想拿下金牌,那么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技高一筹,谁就能有更大的机会取胜。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以获得金牌为“胜利”那么,除了冠军,其他人均“失败”了,如何接受、面对、改变、应对,并在下一次比赛中超越对手,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必须要面对的。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同时还蕴含着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等品质,对新时代大学生而已,不仅仅要具有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品质,更要具有面对失败、挫折、坎坷的抗压能力。在曲折中成长,在成长中历经磨难,不断锻造自强不息、不轻言弃,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生活态度,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养成健康向上的理念

经常参与身体锻炼的人看起来比较阳光,拥有充足的精气神和较为年轻的身材、体态与相貌;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理念将会伴我们的一生。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理念的灌输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给人的感觉是更倾向于育体,从深层来说,还有育心、育行、育性,即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做到知行合一、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5、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强大的心理素质,拥有乐观向上的心境

每一个走到世界顶级的运动员,无不是经历了付出与汗水的积累,正如科比·布莱恩特所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一个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为洛杉矶湖人队赢得5次NBA总冠军,代表美国国家队赢得两枚奥运男篮金牌,堪称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的冠军,拥有天分尚且需要辛勤与汗水的付出,何况我们一个普通人,没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就难以取得成功。再看看残疾人奥运会上那些肢体不健全的运动员,他们又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苦训练,克服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苦难,最后才能取得成功。盲人运动员刘翠青花了五年时间与领跑者徐冬林磨合并建立信任,徐冬林说刘翠青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天赋加努力,就算训练很苦,她也从不烦躁,可见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要历经磨练。拥有坚毅的品格、强大的心理素质、学会接纳成长,给学生树立优秀运动员成才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时能够很好地克服、应对和调节。

三、思政元素可融入艺术高校体育课程路径分析

1、体育教师定期接受培养,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技能是学生获取技能学习的关键。在体育课上,教师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能的传授上,毕竟授课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是考验一个专业技能类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技能的学习与提升,很容易忽视思想上的教育,如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规则意识。

体育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本项目优秀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洗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历史背景及小故事,让学生除了在项目上有所认知外,了解本项目的起源、历史及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校教师本身拥有的思政能力以及传递思政教育的能力不同,思政教育渗入体育课堂的程度和效果不同。定期接受思政教育可以培养教师本身思政能力的提升和传递能力,提升教师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富有体育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潜移默化进体育课,达到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2、赋予课外活动新内涵,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大学生而言,其课外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中小学;而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经历了高中长时间静坐的“磨练”,学生们很少参与锻炼,因此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艺术生的部分专业需要长时间静坐,久坐之后肌肉的静力牵张过度再突然运动,很容易发生拉伤,那么适当的课外活动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弹性,有助于学生防止静力牵张过度导致的损伤。当你进入体育专业类高校时,会看到各种栩栩如生的体育雕塑,而这些体育运动的雕塑,大多出自雕塑的艺术家之手,而艺术家必须对运动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才能雕塑出符合運动结构和技术特点的雕塑,因此,艺术学生多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加深其对专业的认知和感受、创造出更好的作品。绘画类专业的艺术生有时需要在作品中表现人体美和运动之美,而这种表现力的收之中并仔细体会,不仅可以放松身体和心理,而且对于创作作品的深刻程度、创作灵感的激发有促进作用。对于声乐类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肺活量更有助于学生水平的增加,如声乐类的唱和吹;耐力训练时提高肺活量的重要途径,如果此专业类的学生参与耐力训练,则大大的有助于其专业水平的增长。对于表演类、播音主持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形象、自信优美的气质则更有助于其舞台效果的呈现,那么形体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中的形体课可以对学生的形体进行矫正,让其拥有更好的体态,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出其专业水平,增加自信心。可以说,体育锻炼对艺术水平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能让艺术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既有艺术文化的呈现,又有体育文化的展示,二者融合对彼此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从不同专业学生的视角出发,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3、动员学生利用发挥专业优势,挖掘体育竞赛文化

每年高校都会举行一次全校的田径运动会、篮球赛、羽毛球赛、啦啦操赛等,这些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但是效果一般。如果在赛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激励学生除参与赛事获得成长本身之外,利用其专业优势,如美术专业的画画展示运动魅力与激情、摄影专业的拍照展现运动员努力拼搏、舞蹈专业的表演营造参赛氛围、传媒专业的做好宣传和剪辑等等。在比赛结束后征集作品进行评比与宣传,可以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动态之美”,更会去挖掘体育比赛的内涵和魅力,对运动内涵和文化的深层挖掘才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用艺术高校拥有不同专业的优势,共同表达体育运动之美,是艺术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4、开设体育讲座进行榜样激励教育,增强学生抗挫折抗压能力

艺术专业的学生感情丰富、理性思维较弱,抗压能力也较弱[1],可以在体育赛事前后或新生开学时聘请体育专业的优秀运动员或思想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教育,对学生提高运动兴趣、树立信心、增强抗压能力、应对学习压力、学会纾解和调节不良情绪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介绍中国女排爱国、拼搏、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等体现体育精神的思政教育的元素[6]。

参考文献:

[1]李俊杰.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J].文化学刊.2015(12):106-109.

[2]黎丽君.基于高校艺术学院学生特点的宿舍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2020(15):37.

[3]林燕.广西艺术学院体育公选课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2020(4):261-262.

[4]陈衍.大学体育课程在艺术高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2):90-91.

[5]袁守龙.武文强.尹军.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6]王耀东.杨卓.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J].高教学刊.2020(32):85-88.

基金项目:广西艺术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专项教研项目——“艺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1KCSZY12。

猜你喜欢
体育课思政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体育课上的“意外”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