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霞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在数学基础学科上的发展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数学人才,必须从小学教育阶段起着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懂得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问内容和课后作业等,进而促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疑问得以及时的排解,推动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学生由于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学运算以及几何分析等数学能力上有所差异,在数学知识上的学习进度难以实现统一。基于此,数学老师应该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法,即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区分,进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方向往往要因人而异。基于不同学生所具备的数学天赋不同,对数学的爱好程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努力程度也各不相同,数学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长处得以发扬,潜能得以发掘,从而激发出学生最好的学习数学的状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数学能力上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学生在数学水平上的进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一课中,要求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部分学生,其在几何图形上和空间想象上的能力存在欠缺,理解起这部分知识来会面临更为困难的挑战,老师应当对这部分同学放宽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目标,着重培养这些学生的轴对称图形基础知识,首先确保其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理解,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表现情况来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课堂提问进行分层处理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可以顺着教师布下的思路由浅入深地探索相应数学知识,逐步对知识点展开探索,最终深度掌握相应的数学原理。基于不同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所表现出来的区别,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恪守分层教学的理念,依照学生在数学能力、性格和志趣上的差异,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数学问题,以期能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有疑惑。在对问题进行了分层处理后,学生方能在思索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解决掉心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在数学能力上有所进步。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乘法》一课时,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部分学生在乘法运算上的知识基础不牢固,运算能力略为欠缺,老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如让这些学生计算一些个位数为零的乘法竖式,巩固这些学生的乘法运算基础和数字计算能力,待其有所精进后再适当提升题目的难度。而对于乘法运算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乘数扩展到四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并激发其探究性的学习精神,进而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处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传统观念下通常是一体式的,即所有学生的作业内容都一样。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作业模式非常公正,但实际上没有考虑到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降低了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成效。为了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数学能力来对学生进行划分,并相应地设计出不同的课后作业,迎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特殊性需求,以确保课后作业的功效。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中,由于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上存在不足,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也差强人意,老师在给这部分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以实物为作业的主题,让其利用剪刀和剪纸制作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增强这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理解,切实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成效。而对于几何基础知识较为稳固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其练习课后的习题,通过平面图形来锻炼这部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这些学生在几何知识上的理解,从而将课后作业的意义完全发挥出来,推动全体学生的數学能力的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切实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式教学。老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分别进行分层处理,让不同的学生能够迎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向、数学问题以及作业内容,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友军.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00(001).
[2]杨晓刚.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