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坤
摘要:在初中教育当中,立德树人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根本。对此在初中阶段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对此本文将会根据相关理论研究且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探究,阐述创新元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作用,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创新元素;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同时,还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就目前而言,在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教师应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展开优化,确保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情景化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拥有着非常多的抽象概念,因此导致学生无法透彻的了解到其中的理论道理,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必须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明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各种多媒体教育设备对学生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情景化,可以让学生更为透彻的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有一堂课,其内容为“和朋友在一起”,在这堂课当中将会充分向学生介绍友情的力量,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生在了解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情故事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了解到友谊。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可以将理论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有益于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提升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多姿多彩生活,将教条的知识生活化
从表面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看似死板、单一、毫无灵活性、且与生活格格不入,但其实内在含义却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对此初中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的时候,应提前了解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点做出分析总结,将知识点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以至于将教材当中的教条内容进行生活化调整[1]。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有关于“网络改变世界”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将生活中用到的网络的地方举例说明。如: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交流等等,虽然网络是无法肉眼察觉的,但是网络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网络的地方,进而达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目的,在于生活结合起来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因此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丰富教学活动,实行趣味化教学
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在面对感兴趣的事务时,其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理解能力都会比平常状态有所提升。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从而使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好奇,感兴趣,那么其将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其学习效力也将明显得到提升[2]。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有一节课为“交友的只会,让友谊之树常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在阅读完成后,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讨论,如自己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交流过后,学生能够明白交友是平等的,双方之间要互相尊重,保持真诚的态度。而第二个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后,互相之间讨论关于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出现分歧,争执的时候该如何解决?的问题。通过该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简单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在该活动当中,学生将会更为主动的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解和尊重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此,在新课改当中,重点关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经验,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拥有着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社会经验及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充满着疑惑,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尊重每位学生的观点之后,学生的需求将会得到有效的满足,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经验展开教学之后,将会更好了解到学生的困惑,在了解学生困惑后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击破困惑。以此来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的积极性及喜爱程度[3]。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有一节课为“成长的礼物”,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情景,由于学生才进入初中阶段不久,因此在多个方面还没有制定自己的目标,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可以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目标,以此来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开展平等民主的对话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更为热烈、积极的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进行倾听,并对学生展开评价、鼓励等,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应及时指正,批评。在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中学序曲”的,在这节课中,教师应活跃起课堂氛围,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让学生不同的词语来描绘出自己的对于初中阶段的感受,如迷茫、紧张、期待等词语,随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表明自己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进行描绘。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用紧张、迷茫词语形容的学生,将会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倾听之后,对学生展开引导,使其拥有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通过前文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做出优化调整,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来构建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学生将会更加透彻的理解理论知识。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好奇心,使其在高積极性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U].华夏教师,2019(36):26.
[2]秦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65.
[3]车俊龙.浅谈如何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D].才智,2018(3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