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021-02-23 04:55崔香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6期
关键词:不同点相同点导图

崔香英

要想高效的学习,首先教师头脑中要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只有老师有了清晰的知识脉络,才能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进而灵活运用知识点解答问题。要想有系统而清晰的知识脉络,就必须建立知识体系。

一、什么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觀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就像是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

在复习时建立知识体系尤为重要。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强调“复习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把每一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的“复”不是简单的重复,“习” 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应该通过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鼓励学生自主解开知识的奥秘。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但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教给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众所周知,数学的知识点多,而且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只有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寻找各知识点的规律和内部联系,培养他们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的能力,才会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经过许多研究表明,如果人用“特殊性”这样的意识去单个记忆,显然不如“知识体系”这样的方法去记忆。效率、持久度、提取速度等,都是后者优秀。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知识网络,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这便于他们检测和提取知识。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应用知识有自己的方法(并非做题技巧)。那么,在他们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去立即查阅知识点,意思是对应的知识有对应的知识点。所以,所以,一个成型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知识的提取和应用。

二、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网络结构是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特点是层次分明、相互联系。华罗庚先生说:“学习数学一定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这里的“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新组织和构建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对照、寻找联系,整合彼此分散的各知识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完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点——线——面——体”。

(一)如何用思维导图提取知识 ?(单元思维导图为例)

第一步:找知识点,把每个章节每课时中的知识点找出来。第二步:把知识点、归类,把相同类型的知识点归一类,如概念类,计算类、应用题类等。第三步:找联系和区别,找出同类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如圆这一单元中“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下面是师生的思维导图,最后一张是老师的。

师生思维导图对比:

相同点:都能梳理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并把它们进行归类。

不同点:老师在梳理时更注意到点题对应(也就是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 在知识点的后面都举了相应的习题。

存在问题:都没有建立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在建立思维导图时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时做了研讨,改进措施如下:

1、梳理知识点要先整体,再局部。讲课时的顺序是从单个知识点到整体,也可以说从树木到森林。那复习时应该反过来,从森林到树木,先整体再局部。

2、语言要简明,简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3、注意对比和联系。找出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题点对应,一点一题。把知识点和应用知识点的题对应起来。

5、层级清楚,枝干分明。

如下是改进后的思维导图:

以《圆》这一单元为例,圆的周长和面积区别为:意义不同、单位不同、公式不同。周长与直径有关,周长是直径的π倍,扇形,环形外方内圆、内圆外方都与圆的面积有关。外方内圆与外圆内方的相同点都是圆与正方形间的阴影面积,但不同点是外方内圆中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外圆内方中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猜你喜欢
不同点相同点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飞机与公共汽车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第6章 一次函数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大家来找茬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