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妍,现于珊
野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口感极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多数野生菌含有毒性,如误食带毒野生菌或食用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野生菌中毒的症状表现与食用的野生菌菇种类及数量有明显的关系。导致野生菌中毒的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1)误食了有毒性的野生菌,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可知,多见的野生菌达上百种,但可食用的仅有三四十种,例如青头菌就是可食用的菌菇,但有一种与其非常相似的毒菌菇会与其一同生长,若采菌人不能有效地分辨出毒菌菇,食用之后就会发生中毒;(2)加工环节有问题,食用没有炒熟的菌菇就会中毒;(3)菌菇自身无毒,但其生长环境被污染或底层下有含磷的有毒矿物质而导致其产生毒性,也会使食用之人中毒。相关数据表明,野生菌中毒后进行常规治疗辅助虽能缓解患者症状,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2]。本研究针对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48例,按照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5~62(38.17±4.92)岁。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14~63(38.56±4.3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目的和方法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急性野生菌中毒,符合以下标准:有食用新鲜野生菌;一同进食的同伴中也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严重程度一样,经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检查出现损伤。排除标准:肝功能损伤既往病史患者;心、肺、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哺乳期、妊娠期患者;免疫功能有缺陷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洗胃、催吐、导泻等基础治疗,并利用解毒拮抗剂,如阿托品(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0465)、二巯丙磺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514)对其进行解毒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剂量;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3180),每天剂量为120~240 mg,连续治疗3~5 d后将剂量调整至每天80 mg,维持治疗7~10 d[3];针对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应使用氟哌啶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3020555)对患者进行抗惊厥和镇静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剂量,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对患者进行输液,进而纠正患者脱水和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并防止患者出现胃黏膜急性损伤[4]。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684)46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2周[5]。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及碱性磷酸酶(ALP)。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神志已经恢复至清醒;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但存在头晕、暴躁、恶心及呕吐等表现;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181,P=0.041)。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及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及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野生菌中毒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有急性(速发型)和慢性(迟发型)两种,夏季和秋季的出现几率较高[6]。野生菌菇的毒素成分较复杂,因为一种毒菌菇中可能会富含多种毒素,所以野生菌中毒后患者的症状表现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将其类型分为5种。(1)神经精神型,此类型的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是1~6 h,主要症状为瞳孔缩小、流泪、抽搐、幻觉、多汗、昏迷及妄语等,同时伴随胃肠道症状。(2)胃肠毒型,此类型的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是0.5~6 h,症状为脐周疼痛剧烈、阵发性上腹痛及腹泻水样便等。(3)肝肾损害型,此类型的野生菌中毒最严重,可细分为六期,①潜伏期:10~24 h;②胃肠炎期:有呕吐、恶心的症状出现;③假愈期:食欲差、乏力,或者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但其实患者机体中的毒素已经进入内脏,导致肝脏发生异常;④内脏损害期:发病后的2~3 d有肝肾脑受损发生,严重者出现肝坏死、肝昏迷及肾衰竭;⑤精神症状期:主要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惊厥、烦躁不安及昏迷,甚至患者发生死亡;⑥中毒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2~3周出现好转,并逐渐痊愈。(4)溶血反应型,此类型的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是6~12 h,初期症状为腹泻、呕吐、恶心等,发病的3~4 d后患者出现急性的溶血性贫血、肝脾大及黄疸等。(5)精神失常型,患者有幻觉出现,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舞足蹈、视物模糊、狂笑及色觉异常等。肝脏是人体毒素转化代谢器官,因而当毒物入侵人体后,其肝脏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相关报道,急性野生菌中毒极易引发中毒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因而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改善[7]。治疗野生菌中毒以常规治疗仪洗胃、催吐和导泻为主,但毒素对肝脏损伤的表现并不能及时体现,如若忽视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8]。多烯磷脂酰胆碱属高能物质,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能为其提供高剂量、易吸收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9];而多烯磷脂酰胆碱与内源性磷脂具有一致性,在肝脏聚集后,可利用肝细胞器膜系统成分的形式对受损的肝脏提供所需能量,进而修复肝脏损伤,并可提高患者肝脂质代谢与肝脏解毒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及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证明多烯磷脂酰胆碱药效的优越性,治疗野生菌中毒的效果更可靠。
综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