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德福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亦是相当广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其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就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方法
引言
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关键一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学科素养,对提升数学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但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表现并不尽如意,未来仍有较大的进展空间。
一、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的相关能力建设直接影响着其学习质量。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在升华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有利于锤炼他们的优秀品质,包括认真、耐心、不畏困难,且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使之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培养实践中仍旧存在些许问题。简单来讲,受应试教育模态的影响,部分教师思维固化,教法组织单一,倾向于通过题海战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且多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能动性释放,压制着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足,因著学习内驱力匮乏,阻碍了其数学计算能力提升,进而诱发了系列问题,如厌学情绪。为此,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必须要重视科学的方式方法选择。
二、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
2.1调整习惯
在现实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问题,即学生在未有清晰算理及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提笔就算,进而导致写错数字、符号移位等现象,自然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当注重调整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习惯,要求他们认真读题,精准分析数集之间的关联性,并将整个算理过程在草稿纸上进行演练,养成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基于此,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解决问题,扎实学识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60÷3×3=360时,很多学生容易算成360÷9=40,究其根本是由于身体不严谨造成的。对此,教师要加强对算理的记忆教学,让学生牢记计算规范,包括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等,从而降低出错的概率。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前组织“五分钟小测算”活动,巩固学生上一阶段所学,并针对其中错误予以指导,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2增强趣味
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下,教师应尽快从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格局中跳脱出来,关注学生成长的动态过程,以其兴趣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能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及认知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景植入,引导学生沉浸到整个计算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科独特魅力的同时,强化其对算理的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元素,创设“萝卜头种植”的场景。以动画《熊出没》中“萝卜头”的人物角色为引,在广袤的森林里,“萝卜头”选择了一块面积为480平米的土地,一半种植了各种蔬菜,其中白萝卜占1/4,求白萝卜的面积。如此,通过系统化的导图,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3收集错题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应当讲求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善于总结梳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做好易错题、难题等的统计分类工作,继而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加强讲解,逐步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错题集进行系统分析,纠察其中造成错误的原因,如运算顺序错误、书写笔记马虎、运算法则混淆等,进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解决方案,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有效避免同类问题再犯。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基于口算及竖式计算等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字敏感度,且有助于促进其创新思维,实现计算能力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记忆一些常用的数据计算结果,如25×4=100、125×8=1000等。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在时间组织过程中,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功能,有意识地调整学生计算习惯,寓于一定的情景空间内,调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并通过错题集强化训练,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1(11):199-200.
[2]包映政.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