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融合成为了学科新课改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亦是中小学教学教研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实践创新原则,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是有效提升当前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课程融合;分层教学;评估展示
如何探究?怎么让英语融入UOI?我想这两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句话是The world is changing.Knowledge is changing.世界在变,知识也在变。另一句是The ability to view theworld with a more flexible mind is invaluable.用更加灵活的方式看世界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能教所有重要的知识,但我们可以教那些大概念。它就像一盏明灯,每当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我指引方向。
今天我选取了四年级的一期探究案例跟大家分享,为什么选择这一期呢?因为在这一期探究里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和突破,它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对我今后的教学意义非凡。那么接下来,就请跟我一起走进这一期的探究吧!
探究的主题:世界如何运作How the world works
中心思想Central idea:
人类与大自然既存在依赖性又产生情感。
Human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is established in dependence and established in emotion
核心概念Key Concepts:
形式Form联系Connection反思 Reflection
探究线索Lines of inquiry:
1.自然现象与规律Natural phenomena and regulations
2.人对自然的依赖性Man’s dependence on nature
3.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关系Man’s emotional relationship to nature
开课时,我导入视频《Why do we need plants?》激发孩子兴趣,同时在观看过程中,提出问题:Why do we need plants?。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输出,我做了一次尝试,那就是按孩子英语程度分层布置任务:
Below level:画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三件事
At level:写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五件事
Above level: 让学生写下三句关于他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尝试,我觉得孩子们不再害怕表达,他们每一个人在英语课上都有事可做。接下来如何将所见、所感融入UOI中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老师稍微的引导,孩子就能找到其中的联系。在这个环节我会问孩子:你们觉得视频里的内容和哪些探究线索相关联呢?并同时布置了一项开放型作业:自制英文绘本《《Our dependence on plants》。有了这样的引导,你会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的能动性。有的侧重从第一条探究线索诠释她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有的选择了第二条探究线索来诠释自己的理解;有的则呼吁保护地球,侧重从第三条探究线索来诠释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通过视频的激趣,绘本的深入,学生已经对中心思想和探究线索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开始走进课本,开始梳理教材里与这期探究相关联的文本,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这次我们选取了Oxford Discovery3教材里的文本《The life of a sunflower》,和一些有关植物类的单词作为教学资源之一。
为了匹配不同程度的孩子,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舒适区中自主阅读,我设计以“闯关卡”的形式进行分层阅读,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给于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闯关卡也参考了游戏的理念,内容从易到难,赋予挑战性和成就感。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因为老师关注的学生数量会少很多,而且,学生的学习难度是跟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我会在教室里布置三个区域,一个区域是”I can read”,也是第一关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故事朗读,阅读能力弱的就在我的带领下指读故事,逐渐培养独立朗读的能力,阅读能力强的就可以在这个区域独立朗读,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模仿等;一个区域是” I can answer”,也是第二关的内容,这一关里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些问题也会根据学生能力来设计,一般是由易到难;另一个区域”I can do/write/play...”,也是第三关的内容,这一关的任务一般是开放性的并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例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这篇故事,或者是类似仿写的一些写作训练。
在学习《The life of a sunflower》这篇课文里,我选择围绕第一条探究线索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绘制一份海报《The life of a sunflower》从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上的文法知识,而且也能通过绘画体现他们对于概念 “形式”和”变化”的理解。
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们在外教课围绕第二条探究线索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延伸《Where we get energy》,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就两个问题进行概括:Where do we get energy from? Where would you use energy for?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发孩子思考和反思,该如何正确地与大自然相处。
通过这样的分层阅读、小组讨论,学生们梳理课本内容,延伸课外阅读,巩固了英语语言的同时对中心思想又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俗话说的好,开始行动要优于单纯的思考,接下来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带领学生阅读文本《The garden of happiness》,并围绕中心思想展开了一次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社区公园。首先我通过微信上的文章,带学生了解一下国外的社区公园,进行了一次文化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协作式学习。
孩子们选择用轮流演说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在展示之前,我也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心思想和评价标准,这个环节的活动,从海报的设计与绘制到最终的展示,我是放在了这一期探究的最后一周来进行了。一般在最后一周,我们都会进行总结性评估展,而这个评估展一般也是由语文老师来主导的,语言基本上是中文,它也会留下各个学科融合的痕迹,也会有各种形式的展示,非常的正式和丰富。但是这一次,我是希望打破孩子们的这种固有思维,总结性评估展并不是就是最终的一次show,它也不只可以用中文来展示,它的时间也不一定是固定的它可以是英语课上的一个活动,也可以是科学课上的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只要是能展现这期中心思想相关的所有元素,都可以称得上一次总结性评估展。
所以这一次,我尝试在英语课上,对总结性评估展进行了一次突破,正如大家看到的,我给了孩子们清晰的评价标准,特别增加了最后一条:能展现与探究主题有关的内容,就是希望学生能将英语融进UOI的探究中,能用英语诠释他们对中心思想,或是某个概念,或是某条探究线索的理解;从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只有画,我会要求他们要有必要的IB基本元素,包括所有的绘图都要配有英文的标签,并能有简单的一两句话描述板块设計的用途;从最后的英文演说来看,由于时间的原因,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表达还是略显生疏,但是能看得出他们很享受整个过程,有努力在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简单描述设计板块的内容,以及这样的环境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虽然这一次的英文总结性评估展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了这次的尝试和经验,他们会越做越好!
最后,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那就是英国作家William Marryat说过的一句话:Unless you try,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参考文献:
[1]《学习与教学》,2018年10月出版的英文版Learning and teaching翻译出版,第89页.
[2]凤凰城中英文学校 教学研联盟,《英语课堂上的中外教“协作教学”实践》,协作教学的六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