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蓉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阅读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借助识字教学也能够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为其他学科的学习铺垫基础。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思维特点,利用识字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使学生通过识字学习对汉字的音意形产生相应的联想,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以此保证学生在提高自身记忆能力的同时,切实促进学生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策略
不断增强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切实结合识字教学工作的现状及特点,不断优化与完善识字教学工作内容,增强识字教学效率,并将这些高效的教学举措利用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优化识字教学工作,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
一、结合趣味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如何有效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切实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现课堂教学活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识字教学工作所思考的教学问题,也只有切实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时的参与热情,保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同时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学生自身基本学习情况及学习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进而调动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强化识字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三年級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文章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僻字词大比拼”的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进行科学化小组划分,并要求各小组的小组长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进而增强小组学生的荣誉意识,并为接下来的竞赛活动奠定基础。然后,教师便可以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派小组代表上台比拼,进行生僻字词的默写,而教师则要结合不同小组学生实际的生僻字词默写的情况,进行科学化指导,同时更要维护好课堂秩序,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有效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这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思考的教学任务,而只有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识字学习活动。同时,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全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识字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文章识字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便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分别展示一些夏季月色下的景色图片,比如月光下的小溪、月色下的山脉、月光下的稻田等,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文章中“走月亮”的主题直观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然后,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僻字词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展示,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生僻字词的朗读,并结合微课教学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生僻字词的书写,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方式,与学生展开高效化的知识互动,进而增强学生识字教学趣味性及效率。
三、落实知识巩固,避免熟字回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在进行生僻字词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熟字转生的情况出现,而倘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这一问题的及时指导和开展系统性的复习巩固,可能更会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把握小学生自身基本认知特点,结合识字教学过程中的复习环节,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知识复习效果,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熟字转生的现象发生。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琥珀》这一课文识字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有效开展知识复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生僻字词进行快速的回顾与复习,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已学字词的复习和回顾,也可以在学习新的字词以后,间隔一段时间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以此强化知识复习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知识复习平台,比如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上为学生上传每天需要复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查看和复习,进而增强复习效果。
简要而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致,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切实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为小学识字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化的教学方案,使其能够切实满足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和优化,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振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15):58.
[2]温爱萍.基于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课外语文(上),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