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教学有着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优势,但也有教师主讲、师生缺少互动、教学情况得不到即时充分反馈等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论语〉选读》中《为政以德》教学为例,运用“诵读文本”“设计思维导图”“写作读后感或小评论”“连麦交流探讨”四种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网络教学; 学生主体性;思维导图
随着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软硬件的发展,开展大规模网络授课已经成为可能。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学开展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有着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但也有教师主讲、师生缺少互动、教学情况得不到即时充分反馈等的问题。教师进行网络教学,不仅要把传统的授课搬到网络上,而且应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拟以《为政以德》教学为例阐述高中语文网络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诵读文本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诵读可以深入文本,加强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在高中语文网络课堂中,往往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诵读的机会较少。教师忽略诵读的原因如下:一是教师认为诵读费时而没有实效,高中学生更应侧重理解和领悟;二是网课中学生各自坐在电脑前,诵读活动不好开展,不像线下课堂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活动。
在《为政以德》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备课组教师有着充分的准备,立足文本,旁征博引,把孔子的政治思想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从课后的作业反馈来看,很多学生连“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两句中的通假字都不知道,对句意也没有完全理解。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读得太少,不熟悉文本。
《论语》教学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渗透两个层次,其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论语》从语言上来说是古代汉语,虽然语录体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但毕竟是先秦的语言,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论语》教学通常是以诵读带动理解。所以,网络课堂也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诵读原文,使其深入到语言文字之中去体会文意。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调整了教学设计,放慢节奏,增加了诵读的环节,既给出充分的诵读时间,又作诵读的指导,领着学生探讨人物的情感态度,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比如,“季氏富于周公”章,孔子对于冉求助纣为虐的行为是非常愤慨的,他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句话带着失望和痛心的情感,不能读成情绪高涨的号召语气,而要读得既决绝又沉痛。学生如果能够读出人物的语气、情态来,那么其就不难理解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态度了。诵读,实质上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参与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了在课堂上的诵读,教师还在课后布置诵读作业,明确提出读的要求,包括读得通顺、读出人物的语气等等,并且让学生上传诵读视频。学生对着镜头朗读背诵,往往会准备得更加充分,力争准确流畅。很多学生没有在镜头前诵读表达的经验,一开始觉得很害羞,慢慢习惯了就变得从容自信了,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锻炼。
二、设计思维导图
单纯的灌输式的学习是单调寡味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设计思维导图是个性化的活动,也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少乐趣。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学生整理和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一幅幅清晰生动的思维导图呈在现纸上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论语》是由一则则短小的对话片段组成的,并不是系统的理论论述。虽然教材的编者按照主题把相关的章节集中在一课,但是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还是很零散的,不能形成体系。教师可从第一课开始就要求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根据书上的章节和听课笔记把全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梳理。《为政以德》探讨孔子的政治主张,各章内容都统一在“德政思想”这个主题上,可以归为三大类:效果、德政措施、对统治者的要求。以这三类为主干,对应文中具体章节,可延伸出很多内容。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能把思维导图做得比较清晰、详尽,有一些学生还追求美观,设计得别具特色。
利用钉钉家校本的平台,展示优秀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这比线下以板书或者投影的方式来展示更加便捷,清晰度也更高。分享交流是生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学生之间能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获得灵感,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思维导图真正发挥了其主体作用。通过梳理,学生对每课的章节和每章的要义都了然于胸,对课上所学的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在整本书阅读之后再做全书的导图,把孔子的思想全面地梳理一遍,这样学生心中就会构建起一个《论语》的框架体系,对以后的高考复习也是很有利的。另外,思维导图的设计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梳理思维脉络,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三、写作读后感或小评论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活动是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并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写作活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能弥补网络教学课堂对话不够充分的缺憾。《〈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展读后感或小評论的写作对实现这个目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强化对《论语》思想的正确解读、批判继承。在《为政以德》所有章节都学完之后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你认为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小论文,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看法。”
对于学生提交的作文,教师可以用语音的形式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这是线上批改的优势。以前线下批改作文时教师通常写几句评语,难以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又不能大面积地进行面批。线上语音点评可以说得比较详尽,指导得更加到位,学生接收后,也可以和教师开展进一步的对话,这样就达到了面批的效果。其次,学生交上作文后,教师及时批改,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意见对作文加以润色、修改,这个周期比线下的作文批改讲评要短得多,这对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其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关于“德” 治、“法”治问题的探讨,学生都表达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辩证思考、理性表达、论据分析等方面加以指导后,大部分学生都提交了修改稿,有些学生甚至改了三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明显。
师生通过写作活动进行充分的互动,借助网络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让语言代替文字进行大容量交流,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学生乐写乐学,主体性得以体现。
四、连麦交流探讨
因为网络延时、操作滞后等原因,课堂连麦比较费时,但却很有必要,这是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连麦可以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完整阐述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促进学生间进行交流。互动面板交流存在局限性,依靠打字很难给出较长、较复杂的答案,而很多学生只是听讲,却不愿意主动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呢,教师可以用连麦的方式刺激他们发言,甚至可以要求某一位学生连麦回答,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信息反馈的选择性偏差。至于连麦费时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这其实也是提供时间让学生思考。没有连麦的学生可以在互动面板上先进行讨论,这也不失为课堂节奏调控的一种方式。当然,连麦要避免随意性,教师在备课时要作好精心的安排,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探讨。
在《为政以德》的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连麦交流:“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孔子说‘均无贫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这两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这样的问题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必须有思考交流讨论才会有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是不能缺失的。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既要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要想方设法突破网络教学的限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设计课堂 教学环节和各类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我们也期待5G通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从而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简介:祝佳欢 (1980— ),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