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空白艺术技巧 激发遐思挖掘内涵

2021-02-21 08:18蔡振洪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激发遐思、合理运用空白艺术, 启迪学生去自由想象,阅读课堂将呈现虚实疏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的氛围。拟从揭示课题、借助想象、解读文本、巧设板书等方面探讨空白艺术的合理运用之法,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空白艺术

画中无水,但空白之处可见水波盈盈,清澈见底;画中除马外再不见一物,却可让人感受到或春暖花开,绿草茵茵,或秋风悲啸,万马齐喑。正是这些艺术的处理形成虚实相生、矛盾统一的节奏变化,给读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大空间,使人思维跳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空白艺术。笔者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阅读课堂中的留白艺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揭示课题,启发空白

题目是思维的窗口,对其深入思考则可大致了解文题揭示的内容与感情基调;文题点明的中心(题眼)或蕴含的线索;文本突出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或事件等要素;作者的立场观点等。然而,课文题目不可能把文章内容都揭示出来。因此,教师教学时可抓住文题的这一“空白”,巧妙地设计解题思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笔者解题为:“文题直接提示主要人物是林黛玉,那么文章所述就应该是她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内心感受。”文章描写了荣宁二府这一人物的活动环境是十分必要,所以要先从贾府的概况入手,去掌握人物形象,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小说如何生动刻画了凤姐、宝玉和黛玉等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题,鼓励质疑,理出文章线索与结构,明白主要内容等,教师教授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再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题目入手,暗示“风雪”为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环境,又似乎暗示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在“风雪”上着墨不多,但却推动了情节发展。如陆谦等人一把火点燃草料场,大火冲天,林冲的怒火也随着草料场的烈焰变化,最终推开大石,打开庙门,手刃陆谦等人,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而此时,朔风呼啸,漫天飞雪,冲天火光,一位英雄好汉完成了性格上质的变化,“风雪”将情节推向高潮,苍茫、悲怆的气氛也由“风雪”而起,深入刻画了林冲的形象。可以说,“风雪”一路上伴随着林冲由逆来顺受、一味忍让到被逼上梁山,走向反抗,寥寥数笔“风雪”的描写看似信手点染,却意味深远,留下了大段的空白让读者去充分想象。这是读者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文题“空白”,启发学生去了解题目的内在含义,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内容。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借助想象,演化空白

“无言之境”是诗与禅的极致表达,是对空白艺术的完美诠释,其目的是把绝妙的、深刻的内涵留给读者,让读者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空白。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诗歌字里行间总有需要人联想、感悟的“空白”,这些隐晦含蓄的内涵常以意象形式藏于诗中,需要细细品味,思而得之。

例如,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把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以问答来展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时其境其情,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又如,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面上刻画的是一个新娘为了得到公婆的喜爱,“妆罢低眉”以征求新郎的看法,但却另有深意,教师需要去挖掘诗歌的意象,使学生明白作者以张籍自我比况。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把个人的官场得失与新妇心情做比较,如此一来寓意自明。

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要挖掘问题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达到借助想象,演化空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解读文本,挖掘空白

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这告诉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中需要对文本材料进行“感知——理解——领会——应用”,进而产生情感体验。要想有效地了解“作者之思”与“文本之志”,需要深入解读文本。一篇文本实则就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解读文本时,师生的心要隨作者而动,情随作者而发。

在面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针对诗句中的意象进行思考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意象画面,然后再去感受画面中所蕴涵的情感,如此一来,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会引起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再如,在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设想从“梦”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明确诗文具有以寄情怀的特点,那么诗人描绘的神幻世界缘于何处?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有效地抓住“作者之思”与“文本之志”,才能将阅读中的自我探究意识激发起来,进而轻松的理解其阅读视角。这首诗是李白基于现实生活与政治理想的升华,即从“梦的角度”切入点,以“梦的语言”进行分析,以“梦境”去感悟“梦中”的内涵,就可以顺利完成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领会情感体验过程。

“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耐人寻味的“空白”艺术值得教师认真探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着力点之一。

四、巧设板书,创造空白

在教学设计上需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会的心理和求解、释疑的欲望,教师对板书要进行艺术化创设,形成“空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空白”去领会、去思考、去想象,从而实现释放空白艺术技巧,激发遐思挖掘内涵。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笔者抓住“美”分层次来设计板书如下:

再如,在讲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时,笔者告诉学生此三句虽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在落日余晖中作者“举世独立”、愁情万种,还有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作者触景生情,为国势担忧而黯然神伤,感到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那么是什么触动作者的心弦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挥想象,详细补充。当然这也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深刻挖掘之处。在讲解时可以设想从意象和意境情感入手,设计板书如下:

高中阅读教学课上的板书若能一目了然,又能创造空白,不仅节省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课堂增添活力。好的板书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结构中的“空白”技巧,能产生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应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若能巧用空白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必将呈现虚实疏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必将获得大幅提升。

作者简介:蔡振洪(1972— ),男,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