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娟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当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然而,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儿童哲学”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学策略途径,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童哲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实践体验活动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够在不断地参与体验当中提升自己的参与感,通过亲身参与来不断地刺激大脑和思想,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行为习惯,进一步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时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如何在儿童视角下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儿童哲学”的概念
何谓儿童哲学,儿童是否带有哲学都成为了人们的一个疑问。因为有哲学二字,同时还是儿童哲学,所以人们难以接受的这一个概念。由于存在着儿童是否有哲学问题,许多人对此会提出疑问,甚至会嘲笑“儿童哲学”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哲学是通过惊讶产生的。他的徒弟亞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讶。”在此之中,不仅包含了成人,而且还有儿童。儿童从出生开始,身上就有一些本能,他们的本性使其与实际生活相适应,并根据一些实际情况提出各种问题。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儿童自我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对世界的认识都属于儿童的哲学,提出的问题就是哲学最好的表达方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为止,有的教师在上《道德和法治》课时,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并没有以儿童哲学为出发点。这也导致儿童学到的知识是无味的,不会增强法律意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都会做笔记,不会思考教师讲的内容,也不会提出疑问,更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面对教师教学互动也漠不关心。这些共同导致了《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学习缺乏活力,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和法治》课程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据了解,《道德和法治》课程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来教授,一般都是其它课程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比较接近的就是语文教师,但由于这门课程的研究比较肤浅,教学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课堂中提升道德品质,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仅停留在书本层面,这也间接地证明《道德和法治》课程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另外,授课教师并没有专业的道法知识,所以在教授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时就会一带而过,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与道法有关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会越来越低,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然而这并不符合儿童哲学的视角,从而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相反,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同时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出发,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培养其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和道德法治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一些生活题材和实际案例作为一些参考,这些都要体现儿童哲学的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诠释《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想要构建《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课堂,首先就要以儿童哲学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关于亲情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聆听《时间都去哪了》《烛光里的妈妈》《听妈妈的话》等等亲情的歌曲,让歌曲带领学生走进亲情、走进亲人,感受亲人之间的无私和爱。在歌曲听完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谈话:“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家人是怎么样的人呢?你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就会在心里进行回忆,想起日常父母的辛劳、对自己无私的给予和帮助,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学生就会从心里对家人产生感恩。
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和积极的兴趣。在兴趣原动力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升了学习质量。
(三)利用多元化手段开展课堂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就要从儿童哲学的视角,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当开展《道德和法治》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同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辅助手段,精心设计并扎实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比较爱观看动画,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某个公园门口混乱不堪,摆放着有私家车、自行车、电动车,还有儿童的玩具车等,这时候,有位老爷爷想推着坐着轮椅的老奶奶进入公园里,但由于门口的车摆放得太混乱,老爷爷和老奶奶不仅没有进入公园,而且还被门口停放的一辆电动车绊倒了。这时,有人看见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针对以上的视频资料,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公园门口车辆的摆放造成了哪些不好的影响?二是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了以下的结论:遵守社会秩序,创建平安社会。
(四)开展体验活动教学
作为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教学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脱离生活的本质,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体验实践活动,使其通过真实的体验和角色的扮演,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另外,学生由于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世界,所以产生的感受也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表达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情景互动。
例如,在进行《学会沟通交流》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场景,然后引导学生针对同一场景容易出现的几种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商场当中,有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了另个人的脚,之后由于不同的交流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两个人互不相让,既不道歉且态度还很恶劣的表演情景;另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两个人互相道歉,不仅没有恶语相向,还很友好地解决此事。通过两种表演情景的体验活动,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在生活当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使学生在情景互动中学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由上可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体验文化教学,同时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育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2.
[2]崔洛常.浅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0(11):43-44.
[3]安宝珍,郭雨馨.“儿童哲学”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