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每一天

2021-02-21 08:24林燕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

林燕玲

〔关键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希望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4-0052-03

【背景分析】

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疫情每时每刻的進展牵动着人们的心。对于小学生而言,第一次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心理状态难免波动。现今,疫情虽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学活动也已正常化,但帮助小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仍十分有必要。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吉伯特说:“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不管何时,我们都要心怀希望。诸多研究已证明:“希望感”是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的个体特质。个体内在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相关。那些怀有较高希望感的人健康状况更好。同时,美国休斯敦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有“希望感”的人心理韧性更强,从焦虑障碍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也更强。

面对新的学期,学生内心或多或少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因此,本节课通过建立小学生的希望感,引导小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增强小学生的希望水平,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理论依据】

1.斯奈德(Snyder)希望特质理论

斯奈德和他的同事们在1991年提出了希望理论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希望作为一种认知特质,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融合体。

斯奈德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和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思维)。

2.建立希望感四步骤

这是基于圣塔克拉拉大学的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具体如下:

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作为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思考有哪些可行的路径;

进一步思考,在这些路径上分别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思考如何做,才能够绕过这些困难。

【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段学生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希望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希望感;

2.唤醒学生对新学期的希望,带领学生体验希望感建立的过程,体悟每天坚持行动能让人更充满希望;

3.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希望感,并能在平时持之以恒地坚持付诸行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希望的重要意义,觉察自己的目标和困难,逐步建立学生的希望感;

难点:唤醒学生对新学期的希望与期待,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行动去培养希望感。

【活动方法】

体验法、绘画法、练习法

【活动准备】

白纸、彩笔、教学课件

【活动时长】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应急箱”放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放入“应急箱”的物品,设置对比,引出“希望”的话题。

1.教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大家请看,这里有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是有特别作用的。如果我们提前在箱子里装上逃生所需的用品,那么,当你在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带上它,箱子里的物品就能在危险时刻帮助到你。为了在危险来临时有备无患,你会往箱子里放入什么物品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然后记录到纸上。

2.请学生分享各自的答案。

3.教师:看来大家思考得还算挺全面的。如果有同学对日本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日本,人们为了防患未然,也会提前准备好一个应急用的“地震箱”。在其备用的“地震箱”中,除了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需品外,人们全都放有一支手电筒,你知道为什么吗?

4.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5.教师:原因就是黑暗中的光,可以给人心灵的希望。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希望感的话题。

二、团体转换阶段:觉察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希望效应帮助学生认识希望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计量的方法带领学生觉察自己的希望水平,唤醒学生对新学期的希望感与期待。

(一)讲解希望效应

心理学家发现这样一个的现象:在危险的情境中,往往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心的人最终存活下来。心理学家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结论,原来这些乐观自信的人在危险境地之中始终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才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最终得救。

教师:希望效应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平时还是面对危险的时候,都要心怀希望。希望竟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二)觉察希望:邀请学生给自己的希望水平打分

教师:新的学期开启了,相信很多同学都对新学期、新起点有了新的希望。不知现在的你感觉希望水平如何,假如给自己的希望感水平打分,0分代表感觉不到任何希望,满分10分代表希望感特别强烈,你会打几分呢?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希望水平打分情况和原因。

教师: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些同学的希望水平分数。有的同学分数很高,希望感很强烈,有的同学分数较低,希望感比较低,也有的同学是比较居中的水平。其实,不管哪个分数,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分数较高的同学可以思考下如何才能保持这样的希望水平,分数暂时较低的同学可以想想如何可以提升自己的分数。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希望感。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希望感。

三、团体工作阶段:建立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种希望—育希望—护希望”的过程,带领学生逐步体验“制定目标—找到有效路径—思考可能的困难—如何绕过困难”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希望感,增强学生希望感提升的体验。

(一)种希望:制定目标

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A4纸,学生将纸张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标上1-4的序号;

教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种下新学期的希望吧。新的学期,你有什么希望呢?请你在四格希望纸的第一个部分写下你的“希望”目标。

PPT展示學生可能的目标(如:世界和平、看喜欢的电视、随心玩手机、好好学习、结交更多好朋友、提升每分钟跳绳次数等),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引出目标制定的原则: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有意义的、有时效的。

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的原则,调整原先的目标。

教师:现在,请你再看看刚才种下的心愿目标,是否有这样的特点呢?如果还不是很符合,请你对照这些特点,在纸上调整下你刚刚的“希望”目标,让它更具有可行性更有价值。

邀请学生分享调整后的目标。

(二)育希望:找出方法

教师:当我们种下希望后,是不是就可以撒手不管,等着它主动实现就好了呢?那可没这么简单!就像我们种植物一样,需要精心地养育它才能茁壮成长。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培育它长大呢?比如,给植物可以浇水,可以施肥等。所以,现在我请大家思考下,要达成我们种下的“希望”目标,新学期的你现在可以有哪些方法?现在,请你在四格希望纸的第二部分尽量多地写下可能的行动方法吧,可以参照这样的行动清单。

引导学生根据“希望”行动清单来制定多种有效达成目标的方法。行动清单如下:

邀请学生分享行动清单内容。

(三)护希望:觉察困难,克服困难

教师:如果我们能按照行动清单的方法去积极行动,相信我们每一天都会有满满的希望感。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很多同学会发现,这可不是那么容易,似乎总有一些困难小怪兽会找上门。

教师:如果困难是一只小怪兽,你的“困难小怪兽”长什么样呢?请你在四格希望纸的第三部分把它画出来。

学生进行“困难小怪兽”绘画创作,并命名。

邀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困难小怪兽”的特点,以及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教师适时做出提问:

1.当你听到“困难小怪兽”对你说的话,你有怎样的感觉呢?

2.当“困难小怪兽”试图说服你的时候,你可以怎样回应它而不被说服?

3.你有没有曾战胜“困难小怪兽”的成功经验?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你有什么战胜“困难小怪兽”的好办法?

学生在四格希望纸的第四部分以文字或图画的方式展示出战胜“困难小怪兽”的方法。

学生在组内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四格希望纸,并为彼此提出可能的战胜“困难小怪兽”的其他方法,可以图文的方式添加在旁边。

四、团体结束阶段:收获希望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课堂,学生分享收获。

教师邀请学生再次回看自己的四格希望纸,引导学生分享:

1.你觉得哪些部分是自己比较期待的?

2.你觉得哪些部分是自己还有点担心的?你愿意为这个未满足的部分做些什么,促成这个部分的达成?

3.对比课堂开始,你的希望水平有怎样的变化吗?

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首先找到能够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作为目标,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接着,为了培育希望,我们一起写下了许多实现目标的可行做法;然后,我们一起觉察了在这些办法中分别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小怪兽。为了保护希望可以健康顺利地成长,我们一起找到了克服困难小怪兽的小妙招。就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难以实现的希望,我们正一步步朝着它前进,是不是感觉它正一点点地丰富起来了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把每一步都付诸行动,并且持之以恒。只有行动起来,我们的希望才有看见的可能。同学们,积极行动,坚持行动,每天向着希望前进一小步,相信每一天都会充满希望的阳光。

【活动反思】

每个学期的开始,很多学生都会对新的学期有着新的愿景。因此,在开学第一课,特以“希望”为话题,和学生共同探讨心中的希望,期待为学生的“希望”续杯,增强学生的希望感。

在上这节课过程中,最开始抛出“应急箱放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想到更多的是食物和水等生存的必需物品,手电筒的故事给学生制造了意外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绘画是他们很喜欢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带领学生逐步建立希望感的过程中使用了四格绘画的方式,分别对应希望感建立的过程。在学生分享环节,他们谈到很多时候都会制定各种目标计划和实现方法,但往往之后却没有落实。然而,这节课通过一步步思考,他们看到了自己在目标和行动方法之间的“困难小怪兽”,如“手机怪兽”“拖拉怪”等,并找到了战胜困难的方法,这样就感觉更有信心实现目标计划了。当学生谈及这些感受的时候,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心中逐渐萌发了。

这节课活动设计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但这节课的容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课程节奏的把控上比较紧凑,如果能让更多的学生谈更多的分享和感受将会更好。

期待这节课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生发出积极的能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希望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思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教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2]许思安,崔昌淑.中小学潜能开发初级训练教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广州,510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行为习惯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