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敢于胡乱 编辑 | 吴冠宇
火把鸡㙡 摄影/ 敢于胡乱
白皮鸡㙡 摄影/ 敢于胡乱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几百种食用野生菌当中,究竟哪一种野生菌的受欢迎程度在云南排名第一?综合调查考证下来,虽然各地有各地的偏好,但有一种菌子在众多菌子里脱颖而出——鸡㙡。
鸡㙡是被云南官方志书最早记载的野生菌。从1455年即明景泰六年的《云南图经志书》开始,明正德年间的《云南志》、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明天启年间的《滇志》、清康熙的《云南通志》、清雍正的《云南通志》、清道光的《云南通志稿》、清光绪的《云南通志》,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新纂云南通志》,无一例外,对鸡㙡都有记载。
至于云南各州府县方志、个人修史如明谢肇淛的《滇略》、文人笔记游记等,一般也都不会放过鸡㙡。明末徐霞客游历云南,游记中有关饮食的文字并不算丰富,却记录了在腾冲和祥云,分别购买食用鸡㙡的事情:一次出钱请人买来蒸熟后储备路途上吃,一次则是在鸡足山吃到油鸡㙡。这种在史志古籍中极为广泛的记载,折射出了云南民间层面对鸡㙡的高度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云南鸡㙡极为广泛的分布。
全世界的鸡㙡总共有四十种,而云南就有二十种,分布面积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不仅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苏、台湾等地都有分布,比如广东的荔枝菌,它其实就是一种鸡㙡。云南的二十个鸡㙡品种大致可以分为独生和丛生两大类。此外,云南南部地区还有云南特有属种“华鸡㙡属”六种。在云南民间,鸡㙡则被简单地分为青鸡㙡、黄鸡㙡、白皮鸡㙡、火把鸡㙡、鸡㙡花几类。
鸡㙡的品质与纬度、海拔、土壤、植被有关联。目前普遍认为,滇中红土独生鸡㙡品质最好,从近年的收购价格看,滇中富民的红土鸡㙡的价格最高。这其中还有一个交通的缘由,富民距离鲜菌的主要消费地昆明,不过半小时车程,可以快速运达确保菌子的新鲜度。这也导致昆明的零售菌摊普遍都会称其所售鸡㙡是富民产的。除红土独生鸡㙡外,青鸡㙡、黄鸡㙡个头大,味道鲜甜,也属于好鸡㙡。这几类鸡㙡,如果非常新鲜,是可以生吃的,方法是用刀刮去粘有泥土的表皮,然后直接送进嘴里咔嚓一口。我在菌季去到山里,遇见刚下山的新鲜大鸡㙡,就是这么干的——买上一枝刮干净,边走边吃,满嘴的清甜爽脆。
鸡㙡里品质较次的是沙土鸡㙡,由于很难清理干净,品相再好也是枉然。其中的主要问题出在土壤上:红土、胶泥褐色土里出来的鸡㙡,很容易清洗干净,沙土出来的就比较麻烦,费力气拔洗出来炒来一吃,“咔嚓”一声,只要嘴里吃出一颗沙子,就会前功尽弃,鸡㙡再鲜美也架不住沙子硌嘴影响食欲。
拣鸡㙡,尤其是拣青鸡㙡和黄鸡㙡,其实难度不大,赶早就行。出鸡㙡的地方叫做鸡㙡窝子。鸡㙡窝子每年都会出一次或者几次鸡㙡,来年可能还会有,这样年复一年地在窝子里挖鸡㙡,地面就会形成一个显眼的土坑,查找这些土坑以及查看土坑里有没有土壤被顶起来,就是找鸡㙡的方法。
大果黄鸡㙡 摄影/ 敢于胡乱
刚刚冒出地面的青鸡㙡 摄影/ 敢于胡乱
炒鸡㙡主配料 摄影/ 敢于胡乱
鸡㙡的生长与白蚁有着密切的关系,鸡㙡窝子的土下就是白蚁窝。鸡㙡与白蚁简略的“共生史”大致是这样的:白蚁把草料拖进地下蚁窝,堆放在鸡㙡菌床上,鸡㙡菌床把草料分解成白色的小菌球,这些白色的小菌球就是白蚁的食物;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比如温度、湿度合适的雨季,土壤软化较好时,个别或部分小菌球,就慢慢发育成实体鸡㙡,突破地面,待个体成熟后再散发孢子继续新一轮的繁殖。
白蚁以鸡㙡小菌球为食物,体内消化道含有鸡㙡孢子,孢子也随白蚁的活动而传播,一些鸡㙡如白皮鸡㙡,根系很浅,根下也没有白蚁窝,我怀疑是白蚁活动留下的孢子发育而来的。挖鸡㙡不能挖到白蚁窝,否则白蚁就会搬家,鸡㙡窝子也就跟着消亡了。我见过几次白蚁搬走后的鸡㙡菌塘,因为缺乏白蚁的蚁酸和草料供养,菌塘上面长着几棵可怜兮兮的瘦小的鸡㙡,菌农们把这种情况俗称为“鸡㙡点香”,非常贴切形象,点香以后,养分耗尽,这个菌塘就再无鸡㙡了。
2000年以前,云南交通非常落后,有限的几条公路、铁路可以支持少量鸡㙡鲜货向外流通,但当时主要还是本地消费。即便现在,交通物流大幅提速,保鲜水平大幅提升,云南本省的消费者中,依然还有不少人固守“本地”概念,认为本地所产才是最好的,并且这个观念还延伸到鸡㙡以外的其他野生菌上。其实,以目前的物流水平,再加上前期预冷和包装技术,把鲜鸡㙡运输到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其鲜活程度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这几年的菌季,我发过几次鲜鸡㙡出省,得到的反馈效果都还不错。
鸡㙡刺身配火腿 摄影/ 敢于胡乱
鸡㙡汤 摄影/ 敢于胡乱
鸡㙡味美也易做。一般家里做鸡㙡,清洗时舍不得采用高级饭店大厨的那种直接刀刮不沾水的方法,通常都会先接盆清水把鸡㙡根部黏上的泥泡软,然后用牙刷刷洗干净,再晾干水汽,放置备用。这几年昆明木水花市场里有用高压水枪代洗鸡㙡的摊子,实在懒得自己动手清洗的,可以去那里试试。分解鸡㙡不动刀,用手将其撕成小片,下荤油配蒜片和一点青辣子,有条件的再配上几片火腿,以褪去鸡㙡的土腥味提升鲜甜口感,然后简单炒几分钟就可以盛出。要喝汤的话,炒的时候不放辣椒,轻炒一下加水煮滚即可。炒也好煮也罢,滋味都很鲜甜。鸡㙡骨朵柄部肥大的中段,最为鲜嫩,可直接切片生吃,味道鲜美,且不需要任何蘸料,包括盐。
鸡㙡还有一个更为出圈的吃法——油鸡㙡。对于本地人来说,一般未开伞的鸡㙡比较鲜嫩,是舍不得拿来做油鸡㙡的,只有开了伞的老鸡㙡和俗称“摆衣”的丛生鸡㙡,才舍得用来炸制油鸡㙡。将鸡㙡撕成小条,下到菜籽油锅里面,低油温慢慢炸,但不一次性炸透,保留其鲜甜成分,放进搪瓷容器中保存,隔三岔五地拿出来重新加热一下,去掉水分,防止变质。传统的油鸡㙡调味就是加一点盐,辣椒、花椒这类味道重的调料绝对不能放,太喧宾夺主,掩盖了鸡㙡本味。不过,现在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口味融合,再加上各地来昆明工作、定居的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油鸡㙡已不能满足悠悠众口,辣椒派、花椒派油鸡㙡,已然不是少数了。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油鸡㙡简直就是面条的灵魂伴侣——只要一筷子油鸡㙡进去,一碗普通寡淡的清汤白面条,立刻鲜活灵动起来,一口就摄人魂魄、动人心弦,就着它几大碗面条下肚怕是轻而易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