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社区实践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启示

2021-02-21 01:04郭甲嘉靳敏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绿色社区

郭甲嘉 靳敏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质量也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绿色社区的相关实践在社区层面推广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等理念,践行绿色生活行为。这有助于公民认识和行使自己的生态环境权利和责任,有助于为新时代城市环境治理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丰富的经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格局。

一、推进城市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借鉴全球治理委员会对于治理的定義,治理是个人或机构通过一定的方式管理共同事务,使矛盾得到缓解、利益得到调和、行动得到认可的持续过程。城市环境治理可阐释为,不同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规范、引导、限制、监督与协调城市环境公共事务的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多元主体对城市环境公共事务的合作参与和互动协调,期望通过“多元共治”的过程实现“多方共赢”的结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并要求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的过程中,“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该政策不仅肯定了城市环境治理之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具化了城市环境治理的方向。面对城市环境治理对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实现美丽城市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优美生态的诉求,城市环境治理及其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提出,“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面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作为典型公共产品和环境治理重要场域的城市环境治理,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命令控制型手段,要认清和紧跟环境治理趋势,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凝聚多元主体共识,形成城市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绿色社区的发展与实践

(一)绿色社区的概念

绿色社区,又称为生态社区和可持续社区,强调人群聚落(社)和自然环境(区)的生态关系整合,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基础设施、社区社会服务、社区文化管理和居民家庭多方面的有机融合,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生态环境优美、社区服务完善、文化教育发达、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和生活质量优良的人居环境理想模式。

(二)政策引导下的中国绿色社区实践

从1996年起,我国部分城市率先创建“环保示范小区”活动,后来逐渐演进为绿色社区。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NGO和相关企业也开展了模板社区的实践探索。1999年,国务院签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住宅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建住宅采暖必须达到节能标准。2001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生态环境部)颁布了《2001年—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各级宣传部门要把‘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并提出,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节水、节能和生活污水资源化举措;有一定的环境文化氛围;社区环境要安宁,清洁优美。

在国家政策与标准的引导下,各城市相继建立了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社区评价体系。例如,北京出台了《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等指导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绿色社区的创建进程。与此同时,以地球村和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保社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与政府合作,致力于绿色社区的理念引入和模式设计,有力推动了国际理念的本土化进程。在政府、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等的通力协作下,涌现出北京建功南里社区等优秀的绿色社区案例。

三、绿色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

通过社区参与来推动城市环境治理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加强基层治理水平、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外在要求,也源于社区具备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城市环境政策试验田和社会治理先行区等独特属性的内在需求。

首先,社区作为城市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中间桥梁,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社区不仅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载体,也可以是落实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城市环境治理行动、分解城市环境治理任务的单元格,是将“面任务”和“线任务”化作“点任务”,并逐个击破的重要落脚点。

其次,社区作为社会和城市的缩影,发挥着透视反馈的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联系千家万户,在落实和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可以快而有效地获取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反馈,有利于政策的适应性调整。经过国内外实践检验的绿色社区已经被证明可以作为城市环境治理的试验田,通过小区域试点来为城市乃至更高层级、更大区域的环境治理行动提供经验。

最后,社区治理涵盖政府机构、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物业等核心利益主体,针对在其他层级环境治理活动中出现的公众参与不足和多元共治乏力问题,社区层级的环境治理更容易调动起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等核心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环境的理想格局。

四、绿色社区实践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启示

绿色社区实践所形成的城市环境治理经验,对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促进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具体为以下四点。

第一,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合作,把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纳入政府社会治理决策和社区管理日程,在社区层面建立城市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多元共治机制。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例,针对工作中各利益主体间存在的诸多责任和利益分歧,地方住建部门、环保部门等应积极联动社区组织、物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环保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利益主体开展垃圾分类,充分发挥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在社区工作的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试点示范,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区垃圾分类治理模式。

第二,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社区深入开展绿色社区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和示范不断总结和完善社区环境治理模式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断提炼和完善中国绿色社区建设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中国实践”丰富和完善全球城市环境治理理论,并将中国经验输送给国际社会。

第三,定期开展社区管理层面的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升社区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水平。例如,组织开展社区管理者和志愿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等专业知识培训、绿色社区试点示范经验宣讲、优秀案例社区的实地考察学习等能力建设项目。此外,要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加强社区作为生态环境教育主渠道的影响力,多种形式并举普及生态环保相关知识。例如,通过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和实践成果在社区层面的宣传展示、专家学者进社区、节能超市进社区、社区绿色模范家庭评选、家庭人工生态系统示范、社区支持有机/绿色农业和垃圾分类回收优秀实践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和节能环保知识的宣教,提升和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让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绿色社区建设,实现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双向推进的城市环境治理新局面。

(责任编辑:陈希文)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绿色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影像社区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15影像社区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