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菏泽 274900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期间,会表现出诸多复杂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性事件,从而使护理工作各环节均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风险现象,未经及时干预后会使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安全受到严重影响[1-3]。护理管理有效实施,能够将患者健康水平有效提升,通过对护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展开环境设备、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干预的一种方式,其好坏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会产生直接性影响,并且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护理人员工作素质以及组织管理体系存在相关性[4-5]。 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可就护理工作系列薄弱环节展开有效改进与完善,对护理操作精细化以及规范化做出保障,使其风险意识提高,将风险防控效果显著提高[6]。 该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工作的50 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在实施护理管理期间风险管理方式运用可行性,为达到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目标,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工作的50 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完成护理管理)和研究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方式完成护理管理),各25 名。纳入标准: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获得完整收集;表现出较高管理依从性。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对于研究要求不遵从。参照组中男2 名,女23 名;年龄22~45 岁,平均(35.25±2.25)岁。 研究组中男3 名,女22 名;年龄23~46 岁,平均(35.27±2.27)岁。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参照组 依据疾病类型,要求护理人员展开对应性护理干预,对于系列护理流程操作,需要依据规定展开。护理操作期间,主要侧重健康教育、体征监测以及日常生活干预等方面,于饮食、用药以及作息安排等方面展开针对性指导。
1.2.2 研究组 ①合理完成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创建,其结构主要包括护士长、组长以及小组成员三层。通过对当前医院护理管理实际情况加以结合,将各个成员职责义务进行细化,对于病房护理风险、基础护理风险、消毒隔离检查、综合质量检查、护理文件检查等系列内容,要求小组不同成员需要分别负责。对于日常管理以及运行,安排组长负责;就小组风险控制效果,安排护士长展开对应监督与考核。 在固定时间展开会议讨论,就护理期间存在系列风险因素展开对应归纳,合理完成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制订。就风险因素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护理人员能力因素、管理因素、患者行为因素以及护理人员行为因素等。②加强护理人员意识培训力度,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工作意识、职业意识,确保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工作作风认真以及态度严谨,通过法律培训、讲师教导、实例分析等,确保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流程能够严格遵循。将职业意识针对护理风险事件表现出的规避作用有效提升,使人文关怀获得加强。此外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发动各科室护理人员,就风险内容展开对应记录并上报,合理完成管理计划与防范措施创建,有效降低医患纠纷事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③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培训力度,主要包括实践操作专业知识、风险规避、护理技能等,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水平,使其风险规避能力以及风险发现能力可以获得全面提升。就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群体,风险管理小组需合理展开护理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危险理论、护理操作缺陷等系列内容考核力度加强。就护理人员护理流程、日常行为、护理操作等加以明确规范,例如物品摆放、文件书写、人员交流以及仪器使用等,防止护理人员呈现出操作失误现象。④加强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监督控制力度。在护理服务工作效果判定期间,主要将护理人员护理成果作为重要指标,期间需要将护理人员自身护理能力加强,使日常护理中对于风险因素可以进行有效识别与规避,通过定期检查,认真完成护理任务,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控效果有效提升。⑤加强风险报告制度改进力度。对于各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汇报,小组组长需要充分鼓励。 就可能出现风险事件加以明确,就其发生原因、过程、态度、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①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利用自制量表展开调查,维度包括环境管理、用药管理、应急处理以及护患沟通评分4 项,越高分值,对应护理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应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主要包括患者意外拔管、患者错误用药、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医院利用自制量表针对护理人员展开调查,维度包括管理态度、培训技术、管理全面性、管理效果4 项,越高分值,对应管理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环境管理、用药管理、应急处理以及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25)参照组(n=25)t 值P 值环境管理用药管理应急处理护患沟通90.25±4.25 80.15±5.17 7.545<0.001 91.35±4.26 81.29±6.19 6.693<0.001 91.77±5.73 81.78±5.28 6.410<0.001 91.69±4.29 80.32±5.13 8.501<0.001
研究组风险事件(意外拔管、错误用药、护理投诉)总发生率(12.00%)低于参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比较[n(%)]
研究组管理态度、培训技术、管理全面性、管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25)参照组(n=25)t 值P 值管理态度培训技术管理全面性管理效果评分90.28±4.28 80.59±5.12 7.260<0.001 91.75±3.25 81.13±5.19 8.671<0.001 91.69±5.29 81.28±4.26 7.663<0.001 91.25±4.25 81.78±5.19 7.058<0.001
当前,我国各医疗机构表现出医疗纠纷案例显著增加,并且在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情形下,人们生活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身体保健愈发关注。 伴随近年来医疗风险事故出现,人们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在实施护理期间,往往会发现患者表现出各种需求,促使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呈现出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护理质量做出充分保障,通过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将护理中可能表现出的系列风险有效减少,同患者之间认真完成良好护患关系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但具体针对患者在实施护理期间,因为系列原因影响,例如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医护人员失误以及探视人员影响等,呈现出系列护理风险现象。 对于此类护理风险,医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预防工作力度,就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预测。
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作为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其既属于医疗服务协调者,又属于医疗服务提供者[7]。对于护理管理而言,其主要通过对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就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过程加以指导,使护理服务呈现出有效性、针对性、全面性以及经济性特点[8-10]。 护理管理质量好坏,对护理工作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会产生直接影响,对患者治疗顺利以及生命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但具体在实施护理期间,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系列风险事件,对此就潜在风险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加强不安全因素防控力度,减少护理操作中失误与差错[11-19]。
该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环境管理(90.25±4.25)分、用药管理(91.35±4.26)分、应急处理(91.77±5.73)分以及护患沟通评分(91.69±4.29)分均高于参照组环境管理(80.15±5.17)分、用药管理(81.29±6.19)分、应急处理(81.78±5.28)分以及护患沟通评分(80.32±5.13)分(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意外拔管、错误用药、护理投诉)总发生率(12.00%)低于参照组(52.00%)(P<0.05);研究组管理态度(90.28±4.28)分、培训技术(91.75±3.25)分、管理全面性(91.69±5.29)分、管理效果评分(91.25±4.25)分均高于参照组管理态度(80.59±5.12)分、培训技术(81.13±5.19)分、管理全面性(81.28±4.26)分、管理效果评分(81.78±5.19)分(P<0.05),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风险管理方式有效运用,可通过创建护理风险小组,针对护理人员操作、护理意识、效果考核以及行为管控等展开针对性干预,对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认真完成做出保证,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可依据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系列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对应解决措施以及具体方法,有效减少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此外作为医院风险管理一部分,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配合医院共同发展。 具体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需要在医院风险管理基础上进行建立,对于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做到充分发展,以对医院风险管理的有效发展做出充分保证。 此外在实施整个护理期间,可将风险管理进行有效贯穿,能够将医护人员具有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增强,使其风险应对能力获得显著提高。并且可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充分完善,对于患者护理的优质化以及有效化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对此于护理管理中心,风险管理措施有效运用,可将系列风险事件发生充分减少,对患者服务的优质化以及安全化做出充分保证。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方式有效运用后,观察环境管理、用药管理、应急处理以及护患沟通评分,获得显著提高,证明护理质量获得显著提升;意外拔管、错误用药、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证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获得显著降低;管理态度、培训技术、管理全面性、管理效果评分获得显著提高,证明管理满意度获得显著提高,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