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2021-02-15 10:11李海月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3期

李海月

(沈阳市电子技术学校,辽宁沈阳 110121)

0 引言

幼儿保育专业教育教学是基于综合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应该保证学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养,那么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规划的可行性,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保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内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政策,也明确了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在这样的条件下,中职生就应当表现出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由此可知,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与政府院校专业教学的联合意义重大,那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相关工作良好开展,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体现中职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便会成为工作重点。

1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概述

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素养应当先行表现出良好的体能,乐观的心态,并且通过高等综合培训后所要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也就是说,现代幼师应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量、前瞻且个性化的幼教观念、幼儿教导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行业利益的角度来说,幼师的工作繁重且意义重大,便同时也会表现出新颖性和前瞻性。

2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

2.1 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中职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充分联合,能够为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良好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一方面中职院校应当结合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实行的进展,明确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联合的现实意义,助力相关工作高质量开展,可以使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思维模式的全面改进与优化,使教学体系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作用于专业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更加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结合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立落实具有深远意义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思维方式,在保证具体专业教学体系愈加全面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结合相关工作现状,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作用于其中,切实体现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显著效用,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更加快速发展,使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

2.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对于优秀的幼师来说,需要表现出高度的岗位技能、丰富的理论内涵、夯实的专业常识基础、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充满正能量的思想品质等。只有这样,才会保证其能够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发展需求,向其渗透及发展中所应掌握的文化常识、技能,以此强化幼儿保育工作的快捷性。基于这样的考虑,中职相关专业教学在具体开展,就应当着重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在其中的融入,促使学生在具备高度岗位技能的基础上,也使学生发展过程进一步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逐步强化学生软实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快速适应其中环境,助力学生顺畅就业,并发展幼儿保育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从而中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的良好实行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说,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在具体开幕式,职业素质教育在其中的融入意义重大,能够切实体现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开展的现实意义。

2.3 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办学质量

国内幼儿专业保育工作的实行,主要就是面向3 ~6 岁的幼儿,保育工作的实习能够助力幼儿综合能力的快速加强,为幼儿将来的进一步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心理专业层面分析得知,3 ~6 岁幼儿都具有敏感、心理承受不强、思维感性等年龄特征,但其却会表现出高度的模仿力和精神状态,也会对各种事物感到新奇。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幼师就需要在充分明确专业常识的基础上,也进一步知悉3 ~6 岁幼儿发展的状况及其要求,以相应的思想引领和方法指导,促进幼儿能够快速感知到本身能力上的短板,保证保育教育质量成效。基于这样的考虑,综合院校就应当为相关机构储备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力资源,借助对职业素质教育与相关专业教学的充分联合,使学生具备岗位技能,保护其能够结合学龄前幼儿的发展需求,建立落实更具深远意义的教育思维模式,以此为国内幼儿保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涵

对于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开展来说,通常都需要结合幼儿保育工作实行,所涉及的专业常识、能力和阅历等要求作出考虑,以使中职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也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夯实的专业常识基础、丰富的理论内涵,具备高度的岗位技能,进而使中职学生都能够结合地方教育政策、各教育机构发展需求、学龄前幼儿的年龄天性等,建立落实相应的工作思维模式,以达成教育教学的既定目标,而中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在强化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也促进学生能够表现出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面貌。

4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结构与特性

本文所提幼儿职业素养,主要就是说以幼师本身强健的体魄、阳光乐观的心态为前提条件,借助专业学习,工作实践,自我完善等措施,所建立的理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思维模式,比方说思政品质、文化内涵、工作理论、岗位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从一般行业的角度来说,幼儿教育具有更加明显的繁琐性和艰巨性,总体来说,幼师专业素养会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是内在性。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探索和亲身体验,摸索出一些学前教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有意识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内在性,它是靠自觉性发挥作用的。

第二是整体性。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这几个方面均衡发展、整体推进、不能偏颇。

第三是发展性。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规政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诸如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是潜在性。从现代幼师工作的角度来说,幼师职业素质还应当包括潜在性,因为在多年教育活动开展的条件下,幼师通常都会进行不断的思考,然后把思考结论落实到平时工作中,这样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总结出更加符合幼儿客观条件及其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新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也可以说是经过教师深思熟虑,以及逐步深化实践,所得出的具有高度实践性和深远性的教学方法,进而使这种方法深入到幼师的潜意识上,此即现代幼师职业素质的潜在性,也可以说是幼师专业潜能的发挥。

第五是全面性。在所有教育教学时期的工作中,幼儿教育时期工作最具有独特性和关键性,其是在强调体能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就会在教师职业素养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广大幼师为保证达成教学目标,就应当在表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的基础上,还应当表现出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更加端正的心态。不仅如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环节,幼师也必须要顾及到所有幼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职学校就应当考虑到,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开展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协同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想意识和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进而使幼师职业素质呈现全面性。

第六是创新性。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素质应与环境的影响性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法律等方面的革新,也会促使各行业领域人才准入要求发生改变。如此全面的改变,也必然会在幼师工作方面提高要求。想要保证幼师工作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就需要在进一步注重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本身职业素质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表现出持续的创新性。

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有系统性、需要整体推进的教学过程,“根据专业教学的不同阶段将职业素质教育的不同内容进行嵌入,使学生分阶段、循序渐进和可持续发展地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加之学前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渐进原则。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技能的掌握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规律,随着专业课教学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逐步深入、丰富、综合,与其相关的职业素质内容,如专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幼教机构类型特点、幼儿身心发育规律、同事合作与家长沟通交流、各类教育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等内容也要随之逐渐加入和跟进。第二是针对性原则。对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模拟环境进行训练,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发育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最大可能的发展”。

6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6.1 转变教学观念

想要保证职业素质教育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的全面实行,就应当先行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促进职业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高效率开展,加强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会计性和成效性。那么在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时,就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参考:第一,结合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进展,以及教学发展趋势,对教学思维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在把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进行联合时,还应当考虑对学生讲明职业素养发展的现实意义,增进师生思想观念的共通性,促使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更好实行,使学生职业素养进一步良好发展。第二,结合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联合的需求,确立工作目标,促进学生建立现实合理的学习目标,具体目标的确立应当在技能、专业理论储备以及职业素养等几个方面作出考虑,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路线。

6.2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在具体开展时,基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的角度作出考虑,学生借助专业学习,丰富专业理论内涵、加强岗位技能和素养,可以明显强化学生就业选择的顺畅性,助力学生快速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应该着重强调未来就业的规划。在具体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开展时,从职业素质发展的角度考虑,促进职业规划工作的落实,可以进一步有效指导学生,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所以,具体的教学环节就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参考:第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做到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借助专业教学、心理评测等措施,促进学生深切感知本身整体状态,比方说,喜好、专业技能、专业潜能、情绪等。第二,职业规划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将来就业作出现实性的预测,结合相关行业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客观预测本身发展态势,确立本身今后发展路线,借助专业系统的学习,使自己发展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第三,鼓励学生在确立发展路线的基础上,也对本身就业作出基本规划,使学生快速完善就业规划体系,促进学生将这些规划确定为学习目标,强化专业技能和素养。这里应当作出重点强调的是,学生所确立的职业规划体系,不具有恒定性,应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时作出调控,以此保证中职职校教育教学进一步具有现实性、合理性。

6.3 创新教学方式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在具体开展时,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在其中的实行,应当行考虑到思维模式的转变。这样可以促进教学项目的调整,幼儿保育专业教学高质量开展。那在相关活动环节,就需要考虑到案例导入、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思维模式的融入。比方说,结合幼儿保育教学既定的项目以及教学方式,将本职工作中的现实案例进行融入,促进学生充分了解幼儿保育的环境,同时借助专业理论的不断了解,加强本身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开展时,需要充分结合社会发展态势及其需求,建立落实更具合理性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总体的良好发展。

6.4 拓宽教学载体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在具体开展时,注重职业教育在其中的融入,着重强调教学平台的扩大,使教学空间不会仅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展至幼教机构,给学生的工作实践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助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在保证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职业素养相关常识的基础上,也切实加强了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创造条件,以此逐步加强国内幼教专业教学的质量成效。比方说,中职院校应当注重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具体的沟通合作中,扩展教育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能够收集到相关职业发展的信息强化中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6.5 积极创设学前教育职业情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心理品质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中,与技能相关的问题、解决思路,都要以学前教育职业情景的方式去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幼儿教师职业所需的心理品质,与日常的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苦练巧练专业基本技能,逐渐养成职业所需的耐心、细心等心理品质,这样比职业素质抽象的说教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模拟学前教育情景,把关爱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职业精神,作为设置学前教育职业情景的精神主线,贯彻在专业课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持续不断地获得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滋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7 结语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在具体进行时,也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行,可以结合保育专业教学现状及其发展需求,储备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性的人力资源,能够为幼儿保育教育的发展储备后备力量,以此进一步彰显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开展环节,教师就应当摆脱对以往思维模式的依赖,在创新工作指导思想、就业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扩大教学空间等多个方面上,进一步完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体系,储备具有复合型才能的高素养幼师,消除中职就业难的局面,为中职生将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