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赵晗笑 姜亚明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菏泽 2740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从传统的高等教育向高技能人才转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介绍学生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基本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去,减少适应过程。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仍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技能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就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不仅使高职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治理日益兴起,引领着社会变革的巨大趋势,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职教育治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完整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相比,我国高职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目前处于概念探索阶段,治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具体而言,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行政为本位的制度导向的治理体系。首先,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现象日益蔓延,行政权力主导高职院校的一切事务,高职院校的组织顺序是以行政权力划分的。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职能配置、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决策管理等方面,实行上上下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从高职教育治理主体构成来看,政府主导的“单一集中化”治理倾向更为显著。在“单一中心”管理文化的指导下,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难以形成科学的治理体系,以教师为代表的内部力量,普通管理人员和学生被排除在高职院校治理之外;同时,高职教育治理的行政化取向排除了外部市场力量的参与,如行业企业、社会组织、高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不能充分参与高职教育治理,这就制约了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形成。第三,从高职教育治理的权力边界来看,这是我国高职教育治理“潘行政”的典型特征。在治理方式的选择上,基于行政文化的支持,官僚行政控制手段是主要手段。高职教育治理中政府的权力边界不明确,权力意识高于责任意识,导致治理效率低下。
新时期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学校和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并没有明确界定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能力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不如本科生。他们不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缺乏整体规划。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认识,对未来规划不明确,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大多数院校都遵循扩招模式。这种做法虽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机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入学的门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导致学生整体素质较低,这与我国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由于高校扩招速度不断提高,但配套的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更新和增加,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很难满足社会的就业需求。
在中国,校企合作是应用最广泛的教育模式,职业学校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实践的平台,将学生引入具体实践,尽快适应工作场所的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需要有机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往往承担理论教育的工作,而企业则负责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校企合作模式不是单纯的利益关联行为。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与国外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应试教育。教师还讲授理论知识,技能训练薄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技能单一或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此外,在凝固的教育模式,教师也缺乏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很难应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外教育与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院校会尽力让学生投身于对社会需求的探索,回到学校进行深入学习,然后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能力。在现代社会,自由时间和资金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以便他们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基于这一现象,我国职业教育也开启了国际合作的教育模式。通过中外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国内教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外籍教师提供技术和实践指导。其次,国际合作模式使国内学生通过合作在不同国家办学,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获得相关的实践证书,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此外,国际合作的模式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给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提供独特的见解。
德国的双轨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教育方法是与全日制大学建立联系,使中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获得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经验。德国的全日制大学不仅有先进的知识体系,还有很多社会实践机会。因此,通过双元制模式,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平台,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德国的二元制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技能指导,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最终目标是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一方面,学校教育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脱节;学校的管理系统还比较松散,没有形成模块化的管理模式,这也与我国学生人数众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资源和师资投入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很难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技术人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加强技术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培养力度。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与国外的教育体系相比,这也是国内教育的成功,中国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次,高水平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也是工作场所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努力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人才。
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管理的重要地位,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和教学管理的认识。不应以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将相关制度和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管理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受“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就业存在误区:他们往往对找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一方面,他们想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不想做艰苦的工作。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都面临着失业的困惑和焦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高校应在大一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在大学初期就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以继用,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
教师评价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敬业精神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测量。专业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还应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还可以给予教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也可以更多的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引进创新型人才,为专业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应在高职学生就业政策和应用技能方面为学生提供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寻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成立管理委员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协调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协调就业标准和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实践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管理。对于实践教学,在过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系统性和工程性,加强适当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要坚持不懈地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有计划、分级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整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要逐步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和修改课程设置和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建立严格的教材评审制度,控制教材质量。鼓励高校教师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编写高质量的实用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禁止质量差、过时的教材进入课堂。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诚为学生服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指挥体系、信息收集体系、分析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学分制管理模式;主要教学环节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标准、学生评价制度、期中考核制度和教学监督制度等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办学适应性。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不断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为中国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缓解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很好地开展整个实践教育。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推进二级管理、强化部门优先、争取校企合作、注重过程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从而真正实现实用型人才的良好培养,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