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
剖宫产大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剖宫产大出血发生率约3%,其中25%可造成产妇死亡,其中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1]。临床治疗宫缩乏力出血主要给予宫缩素、子宫按摩、宫腔填纱等方式,可改善产后出血[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产后出血治疗常用药物,可改善宫缩乏力,对产后出血防治、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具有重要作用,但对部分产妇应用效果有限,严重者可能需要子宫切除,影响产妇预后[3]。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产妇,以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上臂三角肌注联合自制水囊在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产妇,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6)。观察组年龄24~32(27.62±1.64)岁;孕周36~40(38.04±0.86)周;体质量65~72(68.23±1.57)kg;新生儿体质量3~5(4.43±0.26)kg;初产妇22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年龄23~33(27.85±2.16)岁;孕周36~41(38.11±0.92)周;体质量64~71(67.59±1.48)kg;新生儿体质量3~5(4.41±0.22)kg;初产妇25例,经产妇2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单胎妊娠;符合宫缩乏力大出血诊断标准[4],分娩后有子宫质软、阴道大量出血、子宫轮廓不清等宫缩乏力表现;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妊娠期合并症;存在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伴有传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伴有肺、心、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异常;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3 方法 2组均采取常规措施,紧急检查出凝血常规、血常规、3P试验并联系输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给予吸氧、保暖、补液扩容;进行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肌注20 U缩宫素(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51021982),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生理盐水(500 mL)。(1)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4183)联合纱布填塞,于上臂三角肌注0.25 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同时将碘伏浸透的无菌绷带,呈“Z”字填塞宫底、两侧宫角至宫颈,不留缝隙,待阴道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平稳,24 h后可取出绷带。(2)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自制水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剂量用法同对照组。水囊制作:选用乳胶无菌手套(6.5号),扎紧指套根部内外反转,经袖口插入1根橡胶导尿管(16号),采用丝线(7号)将导尿管与袖口扎紧;对外阴、阴道进行消毒,暴露宫颈外口,将自制水囊插至宫腔内,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300~800 mL)使水囊膨胀至适合宫腔球体,待出血下降,对外露导尿管折叠、捆扎(7号丝线),裹消毒纱布后塞至阴道深部,嘱产妇尽量夹紧下肢。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量,给予抗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待阴道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平稳,子宫收缩恢复良好,水囊于24 h后取出。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5 min内子宫收缩显著改善,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为显效;治疗30 min内子宫收缩明显改善,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治疗30 min内子宫收缩无明显改善,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减少为无效。将显效、有效记为填塞有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于填塞无效产妇,需转缝合、栓塞等手术治疗,若仍无法控制出血,则须切除子宫。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止血疗效;(2)比较2组填塞有效产妇手术出血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3)比较2组填塞有效产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止血放置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血性恶露时间及住院时间;(4)比较治疗前、治疗2 h后2组填塞有效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HR、SBP及DBP。
2.1 2组产妇止血疗效比较 观察组产妇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8.26%(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止血疗效比较
2.2 2组填塞有效产妇手术出血情况比较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填塞有效产妇手术出血情况比较
2.3 2组填塞有效产妇止血放置物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止血放置物放置、留置、取出时间及血性恶露、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填塞有效产妇止血放置物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4 2组填塞有效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2 h后2组血流动力学HR、SBP、DBP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填塞有效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剖宫产大出血多因凝血功能异常、子宫收缩乏力、胎盘不正等因素所致,其中宫缩乏力为出血主要因素[5]。据悉,再次剖宫产的出血发生率12.28%~12.41%明显高于首次剖宫产6.57%~7.50%[6]。产后出血多存在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若无法有效控制阴道出血,可导致垂体功能下降,威胁生命安全[7]。因此,探究控制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对提高产妇分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前列腺素衍生物,为治疗产后出血、改善子宫肌层收缩常用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长等特点,用药15 min可达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可持续2~3 h[8]。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用机制在于:作为钙离子载体,经钙通道转运,能促进肌纤维收缩,同时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提升钙离子浓度[9]。相关研究[10]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扩张、软化宫颈口,协同自身前列腺素凝聚血小板,促进胎盘剥离面血管、创面血窦关闭,促进子宫收缩,进一步达到止血作用。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作用基于钙离子发挥,同时受产妇药物敏感性、体质及耐受力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11]。水囊治疗剖宫产出血原理在于:水囊于宫腔内增大后充满整个宫腔,可产生机械性刺激及压力,压迫宫腔创面,促进宫壁血管闭锁、刺激子宫收缩,进而发挥物理止血作用[12]。此外,水囊具有易变形、可塑性强的特点,可根据产妇宫腔形态、大小、阴道出血状况进行调整,广泛压迫宫腔,促进其受力均匀,以提高止血效果[13]。蒋亚丽[14]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疗效97.22%高于常规用药77.78%。李素红[15]研究显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水囊治疗产后出血2、24 h出血量低于单独用药。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似。此外,本资料还发现观察组止血放置物放置、留置、取出时间及血性恶露、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2 h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HR、SBP、DB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上臂三角肌注联合自制水囊应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产妇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上臂三角肌注联合自制水囊应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止血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