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经验与数学课堂教学

2021-02-14 17:53周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课堂教学

周童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很注重从实例引入数学问题,进而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课堂教学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书本中的知识简单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进行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数学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的信心。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生活经验少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如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重组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很多学生总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深奥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课堂教学理论性过强。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学习“平移”一課时,笔者播放了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多枚金牌时颁奖的视频。这时笔者会和同学们说:“当我们听到国歌多次奏响、国旗多次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吗?”。同时我适时的提醒同学们,“当你目睹国旗冉冉升起时,是否用数学的眼光思考过一个问题:亚军、季军的国旗与作为冠军的中国国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样呢?”学生此时很容易就能观察出不在同一高度,但却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高度,此时,教师还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怎么移动的?等一系列学生能观察到的问题,让学生建立一个抽象的平移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抽象成为一个矩形,让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操作,从而经过分析、归纳和讨论得出了图形平移的一般规律。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非马上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方程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多几》时,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 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哥姐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 猜老师的岁数。你的年龄是多大?(12)那你们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8)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是你年龄的2倍,那老师几岁呢?(24)24也是一个数量,还要大2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正确列式,在对应出如果列方程该怎么列?

3. 猜盒子里的粉笔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支粉笔?(8)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是它的2倍,那师手里有几支?(16)再给一个关系比这要少3支,是多少呢?(13),根据关系学生马上就得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的理解得就更透彻。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对学生来说就不会觉得太难,于是,课堂中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正确列方程解答,最后组织一个同桌之间一个说关系,一个列式的合作活动,在这节课中,就能把知识提炼出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四、用回归生活的方式去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有的还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当老师提出这类问题时,学生会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中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形象中抽象概念,尤其是在引入数学概念时,教师选择的感性材料应是充分显示概念特征属性的事例。

五、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联想、类比和沟通

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体育课中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应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总有数学知识的存在。如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人们为什么不惜踏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的边沿走路?在做房子的时候的简易门框为什么要在上面两角的地方斜着钉上一根木板?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电影院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等等。只要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只有我们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