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保证小组分工明确,教师要让小组之间合作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小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習的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教师要了解本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对语文的认知,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特长,来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配小组时,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小组分别要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还应该在每个小组都分配成绩优异的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样就可以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出来的小组实力都是差不多的,这样教师在分配任务时,每个小组都具备竞争能力,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还在不断竞争,学生就会为了自己的小组而不断地努力学习,形成了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当中,都会付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须引导学生在自主进行思考后,将个人观点在小集体当中进行表达和分享,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意见交换,从而总体促进小组学习质量的提升。
但在具体开展合作时,也会发生下述情况:由于学生对思维和行为的控制意识不足,便会在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主题偏离的情况,或者在讨论中产生不必要的争执,又或者小组内的讨论活动成为个别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个人舞台。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因素,运用更为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三、教师观察并指导小组
在小学阶段,每个小组虽然都在努力学习,但是作为四年级学生,学生的自制力还是比较差,教师应该间断地去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并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观察时,要仔细地了解到该小组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教师在每个小组完成后,每个小组的组长要对该小组进行总结,每个成员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理解。在总结完后,教师应该对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个评讲,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所总结的结论和教师对该小组的评讲内容进行补充,学生在教师评讲完后,应该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观察各个小组的任务时,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出来,不要一味地想依靠教师。教师在观察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讨论课题是否和这节课所学的相符,并通过他们的完成情况来指导他们,学生要认真听讲,改善自己的问题,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形成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 倪华军.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4):101.
[2] 游晓英. 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2019(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