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合力论蕴含的思维方法及其在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中的运用

2021-02-14 09:37宋子铃
知与行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思维方法历史观

宋子铃

[摘 要]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之课。恩格斯晚年在批驳“经济决定论”的过程中提出了历史合力论,这一思想蕴含了用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以及主体思维看待历史的思维方法。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片面、孤立、被动地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容易形成错误的历史观。将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思维方法运用到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中,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整体、客观、能动地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维方法;青年学生;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A811;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1)06-0086-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以科学的历史观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化,而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这样的深化恰恰是正确看待社会历史事件的科学方法,也就是历史观中正确的思维方法。正如库恩所认为,倘若我们不将历史发展仅仅视为年表或一堆事件,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坚信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2]。所以,深入挖掘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对于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界关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关于历史合力论的理论来源的研究。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主要是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阐发的。有学者认为,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合力论“从其主要概念、命题到基本思想”都在批判的基础上根本改造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绪论中关于“个人意志”与普遍“精神”关系的观点,并在这种重塑和改造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超越和创新。[3]还有学者认为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恩格斯反对黑格尔把全部历史看作观念的逐步实现,而是从现实的联系中‘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4]第二,关于历史合力论的生成背景的研究。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针对巴尔特和“青年派”等将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决定论”而展开的批判和清算[5]137。第三,关于历史合力论科学内涵的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有学者认为,“历史发展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5]138;有学者认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是由主体合力、客体合力、主客体合力汇聚成历史发展“总的合力”[6];还有学者认为,历史合力论是对“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的回答,合力是从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中产生的,合力的结果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期,甚至与预期完全相反[7]。

综上所述,学界围绕历史合力论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研究,涉及历史合力论的理论渊源、生成背景和科学内涵等方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实际上,历史合力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有作为思维方法的依据,如苏咏喜发表的《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原则和现实价值》就阐释了这一观点[8]。此外,恩格斯晚年也曾说过:“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9]587但事实上,在历史合力论思维方法方面的研究略显单薄,关于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所蕴含的思维方法运用到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中的研究更是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拟在学者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并将其与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工作结合起来,以期助力于引导青年学生建立科学进步的唯物史观。

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核心要义

1883年马克思的逝世,使得当时一些“土名人”和“小天才”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了,比如:巴尔特在其著作中将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受巴尔特影响的“青年派”无法唯物辩证地把握经济决定与人的意志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地认为历史是完全自动形成的,完全没有人的参与。[10]这种现象给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造成了混乱。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对“青年派”的错误思想及其来源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提出并深入阐发了历史合力论。

(一)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历史活动中,经济运动作为必然因素,与政治、法律、哲学等上层建筑以及个人意志不确定性的偶然因素交织,从而决定历史的走向。恩格斯在阐发历史合力论时,高度重视经济因素的“归根到底”的作用,但并不忽视政治、法律、哲学等因素的作用。恩格斯强调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9]592经济因素正是对历史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和条件”。政治等其他因素虽然也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这也就是说,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对经济因素的反作用。因此,“归根到底”的经济基础与历史走向的关系并非巴尔特和“青年派”等所认为的“经济决定”,而是说,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因在于经济基础,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等现象是按照植物、地壳、气候本身的规律而无意图、无目的地运动的结果。相反,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蕴含了现实的人的自觉的意图和目的。[11]302也就是说,在社会历史中“人们總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11]302。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事与愿违,还会有与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出现呢?其原因在于,历史发展方向存在着无限可能,而其可能性似乎总体上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11]302,各种“预期”及其对外界的作用共同构成“合力”,即历史结果,这是受必然性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比如,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11]306。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的结果实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其中,恩格斯指出,“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11]304。这种动机和行动,本质上就是为了经济解放。这就导致了“历史结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情形往往是:既非这些人所期待,又非那些人所预想的‘一个总的平均数’,亦即‘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12]。

(三)歷史发展不能忽视个人意志的作用

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非预期”的结果并不表示个人意志对历史发展没有作用。恩格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比喻历史结果,回击了“青年派”忽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的社会宿命论。一般来说,自然界的客观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不受科学家意志干扰,科学家的作用仅仅是“发现”并“描画”自然体系,以此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但与之不同,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活动都是由“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11]302进行的,比如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等。社会历史领域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与“人”紧密结合并且由“人”影响历史进程的。当然,这里的“人”是指“现实中的个人”,他们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3]524。恩格斯强调说:“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9]592

二、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蕴含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晚年在写给“青年派”的书信中多次强调,应该将“唯物主义”看作研究历史的根本指南,而不能以其作为公式、套语来随意剪裁和拼接历史事实。深入研究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可以发现这一思想在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主体思维三个方面蕴含了看待历史发展的思维方法。

(一)整体思维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强调的“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整体思维的具体体现。历史发展过程涉及经济、政治、宗教、哲学等一切相关因素,因此,为了科学地把握历史,需要树立整体思维,建立宏观视野,系统地看待历史,否则容易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地看待历史,比如“青年派”过分看重经济层面,就忽视了上层建筑的问题,难以知晓历史发展的规律。当然,历史合力论提供的整体思维并不是说仅仅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而是强调在考察历史发展时要有所侧重。也就是说,在关系到某一具体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时候,整体性观念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是充分调动对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法律、哲学、宗教等一系列因素的考察,其中首要的仍然是对“经济基础”的考察,其后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会根据历史特殊性而有所改变。通俗地说,历史合力论中的整体思维可以视为一套“历史研究纲领”,它包含“硬核”和“保护带”,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其“硬核”即“归根到底”的因素就是经济因素,而“保护带”则是其他那些导致历史事实相继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可以解释历史进程。这也就回应了恩格斯所说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9]668。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作为贯穿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主线,虽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或者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仍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辩证思维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强调的“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蕴含了辩证思维,或称主观辩证法。恩格斯指出,“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14]470。在历史合力论中,恩格斯对个人作用的论述以及对最终合力结果的论述都体现了辩证思维。一方面,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个人意志的作用,他强调“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9]593,也就是说,“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9]592。另一方面,他在强调个人作用的同时,也分析了个人作用的局限性,即合力的结果可能与个人想法相反,其原因是受制于特殊的生活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正关照了这一点,他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14]274因此,历史人物因为站得高、望得远,能够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但是他们也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规律面前也会受到限制。实际上,恩格斯在这里既看到了个人的作用,也看到了其局限性,这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具体展开。

(三)主体思维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强调的“历史发展不能忽视个人意志的作用”蕴含了主体思维。社会历史跟自然史的最大不同就是有“人”的存在,而且社会历史活动的主要构成者还是“人”。关于“人”的发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就称赞了“人”的主体意志。然而,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里的观点中,“人”却成了另一种内涵。拉·美特里强调“人是一架如此复杂的机器”[15],侧重于人的机械化属性,淡化了人的主体性,这也正体现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死板。相反,随着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为“人”的主体性思维正名。现实的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进而,“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3]531也就是说,人是具体的、有基本生理需求的、有饥饿感和疼痛感的“现实性”,并不是抽象的、一般的状态。正因此,将“现实的人”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也就是从人的“现实性”层面,即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动态地考察历史发展,就成为最佳解释,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说明,即“人类的全部活动——科学探索,技术发明,政治变革,艺术创新,道德践履,理论研究,工艺改造,观念更新——都是现实的人对人的现实的超越”[16]。

三、运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蕴含的思维方法培育青年学生历史观

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孕育成形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看问题片面、富于幻想、容易主观臆断的特点,此时如若被错误思潮所迷惑,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碎片化、肤浅化、机械化的看法,进而产生误读,由此形成错误的历史观。针对这个问题,可将从历史合力论中发掘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青年学生历史观培育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整體思维:培育青年学生全面的历史观

课堂是青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主要阵地。但是,部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充足,教学方式存在填鸭式灌输,导致一些青年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历史的认知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的现象。也正是由于青年学生对历史的碎片化、片面化认知,所以他们极其容易在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出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规律的认识偏差,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对历史的理解。这些存在偏差的认知会扰乱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进而会给社会主义的赓续前进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引导和训练青年学生用整体思维来对历史作全面的学习和解读,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整体思维就是帮助青年学生破除“碎片化”认知的最佳“清醒剂”。一方面,整体思维从历史的主线、主流出发,以科学的“历史研究纲领”来宏观地把握历史运动方向,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有助于破解青年学生的碎片化认知结构,以此正本清源;另一方面,整体思维从归纳、综合的角度出发,统筹历史事件的动态演进过程,防止以偏概全,有助于强化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同,以此有意识地培养客观、全面的历史认知。鉴于此,必须大力培育青年学生看待历史的整体思维,从而强化对历史的全面把握,避免因碎片化认知放大细节而忽视整体。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主动运用历史合力论所蕴含的整体思维来分析历史事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将整体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青年学生宏观地把握和分析历史提供基础。

(二)辩证思维:培育青年学生客观的历史观

青年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需要他们具备一种从辩证的、正反两方面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而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是孤立的、机械的、静止的,这种认知会让他们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地把握历史中的某一局部事件,会造成对历史的误判。实际上,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辩证思维就是要以动态的、普遍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从而把握历史的客观性。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应该在历史主线和主流的基础上,动态地、普遍联系地去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因素、历史过程,以及历史事件产生的历史结果,然后将历史人物放置在历史事件中来作出判断,而不能将历史人物抽离特定的情景去评价,更“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7];同时,应当在特定历史中对立统一地评判历史人物的功绩与过错,要一分为二地把握,绝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外一面,对待历史“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18]。基于此,辩证思维的养成有助于青年学生客观地把握历史,对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趋势等作出科学的判断。相反,一旦割裂历史,无视其在特定场合的展开,就会陷入唯心史观。

(三)主体思维:培育青年学生能动的历史观

青年学生以主体思维融入历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历史活动,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作为社会现象的“窗口”,一些“网络热词”席卷大街小巷,其中“内卷化”就是典型代表。所谓“内卷”,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19]。“内卷”一词在校园中传播,经过酝酿、发酵,往往会使青年学生丧失对“竞争”的理性看待,甚至有些学生会说:“如果竞争实在太大,那我就会直接放弃。”这种非理性的、消极被动的因素最终会冲击校园氛围,造成与“内卷化”相对应的“躺平”现象。因此,有人调侃说:“之所以‘躺平’是因为你的‘内卷力’不足,‘卷不过’,所以‘躺平’。”[20]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主体思维有助于青年学生克服停滞后的“躺平”,突破“内卷”。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其客观规律性,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作为历史活动中的一分子,应该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去寻求突破。因此,面对“内卷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方面要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识,强化青年学生关于“自身与历史”的意识,以此调动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将个人事业与国家事业联系到一起,将个人情怀与家国情怀凝结在一起,主动发扬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努力突破各种困难的束缚,在新的历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从而创造更多、更广、更强大的历史合力,以此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青年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历史认知,以此凸显时代定位和历史方位感,从而把握当下、开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精辟论述,“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21]。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三大思维方法,对于青年学生廓清迷雾、破除困惑、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听习近平这样讲述“战争与和平”[EB/OL].(2019-07-07)[2021-08-09].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218073.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3] 左亚文,张晓茹.超越与创新:从黑格尔《历史哲学》到恩格斯历史合力论[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6):34.

[4] 王力,王淑娟.恩格斯晚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J].科学社会主义,2020(5):12.

[5] 牛先锋.“经济决定论”的谬误与“历史合力论”对其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9).

[6] 周银珍.“历史合力论”的辩证思想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3):13.

[7] 郑元凯.历史合力论:逻辑与澄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5):34-37.

[8] 苏咏喜.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原则和现实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3):101-104.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叶泽雄.再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研究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2):88.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叶泽雄,赵鹏.历史合力论视域中的“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9.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梅特里.人是机器[M].顾寿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7.

[16] 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116.

[17]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12-27(2).

[1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19] 葉雨婷,李明圆.大学生的“内卷”:竞争还是内耗[EB/OL].(2020-11-09)[2021-07-24].http://www.xinhuanet.com/2020-11/09/c_1126713666.htm.

[20] 令小雄,李春丽.“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2021-07-24].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210705.001.

[2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1)[2021-07-24].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278.

〔责任编辑:余明全〕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思维方法历史观
浅谈中职学校的“历史观”教育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国产抗战题材电影历史观的考量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