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甜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各高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亟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三全育人”要求紧密融合在教育教学中,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纽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承载国人期盼的两个百年梦想……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为了满足时代需求,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调整、进步与创新。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于2017年2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也对未来思政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要求在思政工作中真正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在此背景之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应运而生,紧跟时代脚步,力争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育人的全面化。
“三全育人”的关键在于“全”,必须整合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协同推进,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
第一个“全”表现在“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就是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融为一体,学校的政工干部、教师、后勤人员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同时,国家设定的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员为教育对象,实行合理有效的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是未来国家发展所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都在找寻自身价值和自我认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因此,各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以育人为宗旨,将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师观面向全体学生传播。育人者要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受教育者要态度端正、虚心求教,双向互动,以实现“三全育人”的第一层内涵。
第二个“全”表现在“全程育人”。高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阶段衔接上持续发力,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的建设应当伴随学生的学习成长逐步积累,而这一积累的最有效来源就是学校教育。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就必然要不断地将思想教育覆盖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地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做到时刻灌输积极理念及社会正能量,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将曾经在中小学阶段忽略掉的思想层面内容逐步聚合深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观念并强化责任使命担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全程融入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以实现“三全育人”的第二层内涵。
第三个“全”表现在“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思考。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人才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者在创新过程中所设定的新目标,也是国家教育体系面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的新解释。国家的发展腾飞和科技的进步表明,单纯知识型或单纯技术型的人才培养,都无法跟上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时代之需。只有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行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渗透进高校课堂,着力加强思政课程建设,让学生自己深入主阵地、主战场的建设,同时多学科并举,共同实施课程思政,在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实现“三全育人”的第三层内涵。
“三全育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教育的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2]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谨记教育事业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热爱教育、珍惜光荣、淡泊名利,确保我国教育事业总体目标的实现。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远意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去积极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认同。其次,健全制度规范。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各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必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多方齐抓共管下,达到更加显著的成效。第三,培养过硬本领。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所需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加以强调,让学生在弱势项目上能够切实有效提高。一切教学的成功都起源于根基的牢固,为培养学生合格过硬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本领,教育教学应扎根于基础之上再进行提升,如此方能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安心热心从教。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互动中要保持亲切性和亲和力,与学生和平友好平等相处,让学生敢于发问与交流探讨。高校要确保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并且渗透进每一学科的教学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教育观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将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3]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思想育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在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高校的专业和职业教育务必要与思想道德教育并肩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学科多方面的教育,敦促每一位高校大学生时刻保持自身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身体力行,为国家大业献谋献策。最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全育人”是国家为构建教育现代化、向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人才而提出的符合国情发展的教育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发展前景,也影响我国人才的综合水平。[4]国家目前已分两批遴选出多所高校,设立系列试点单位来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重建高校教育教学的结构框架。这是一种以各项资源与思想教育进行融合而提出的具有整合性意义的概念。这项改革旨在为高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扩大高校的教育优势,创新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充分满足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社会人才需求。2018年开始的首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成功,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带动第二批及更多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进步,也为健全高校教育体系提供新的尝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促使高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社会发展积蓄力量,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接班。
学生在漫长求学之路上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教师。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无论面对哪个年龄段学生,其身上所承载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都是一样的——立德树人。大学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蓄力阶段,也是三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责任与使命担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相结合,争做社会主义巨轮上的重要帆桨。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学不同,它必然更加广泛全面,更加灵活生动,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加。在教育现代化背景和“三全育人”要求下,以往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定位不够清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缺乏深度融合,难以体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真正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从教育角度出发,完成教育部大纲所规定的教育任务和教学要求。这些规定历年来除了细微调整,可以说总体布局上没有太大变化。不可否认,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沉淀,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但是,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过于按照现行计划体系进行教育教学,这使得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过于书面化、形式化,缺少实效性。学生想看到外面的真实世界,而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大多依照传统习惯来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如果不紧跟时事热点将教学内容与时政素材相融合,容易使学生与社会脱节,错过与国家和时代共成长的机会。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校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若只囿于自己的象牙塔小世界中,对其三观的正确培养以及社会参与度都是有害无利的。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者的目标设立较为模糊”这一现实性问题,首先就要确立清晰的教育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有标准可循。高校要有大局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总体教育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而具体实施者要明确教育各领域的确切目标,细化标准加以贯彻落实。遵循学生思想变化特点以及成才规律,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5]因此,以“三全育人”要求为原则,高校应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下,坚持“四个自信”,设立与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以及时代精神相符合的清晰教育教学目标,为思政课程建设规划路径,为具体教学内容指明方向,为实际课堂活动保驾护航,保障“三全育人”体系健全。按照合理有效的方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使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美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离不开改革创新精神支撑。社会大环境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抑或是文化,都伴随着时代进步的印记快速向前发展,国家总体发展趋势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新教育市场内部探索各种科学的教育理念[6],任何一个重要时间段素材的缺失,都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闭环出现缺口。缺少当下社会实时素材的积累,学生难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内容合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最佳实效。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不应只局限于教材本身,还应带着联系发展的辩证眼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精神谱系的影响,促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其言传身教会给学生起到直观的行为示范效果。想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素养首先要得到全面提升。面对“三全育人”新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自己,要秉承正确的教育观与教师观,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与学生友爱相处、一视同仁,时刻谨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呕心沥血、甘于奉献,展现真正符合时代发展、有利于国家腾飞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指明前行的道路与方向,促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为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也为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都在全力以赴地研究教育新思想、融合教育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为指引,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正在高校的各学科课程中贯彻融合,最终为国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基础。